楚莊王的一匹愛馬死了,他非常傷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禮節厚葬。文臣武將紛紛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楚莊王還下決心說:“誰敢再勸阻,就殺死他。”
很明顯,不論怎樣改頭換麵,隻要一說“不”,必是自取其辱。優孟知道了,直人宮門,仰天大哭,倒把莊王弄得異常納悶,迫不及待地問是怎麼回事。優孟說:“那馬是大王最喜歡的,卻要以大夫的禮節安葬它,太寒酸了,請用君王的禮節吧!”莊王越發想知道理由了,優孟繼續說,“請以美玉雕成棺……讓各國使節共同舉哀,以最高的禮儀祭祀它。讓各國諸侯聽到後,都知道大王以人為賤而以馬為貴啊!”至此莊王恍然大悟,趕緊請教優孟如何彌補自己的過失。終於將馬付於庖廚,烹而食之。
以優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陳利弊,凜然赴義,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最終的結果卻實在難以令人想象,而他正話反說,卻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反語是語言藝術中的迂回術。正話反說以徹底的委婉,欲擒故縱,取得合適的說話角度,能達到比直言陳說更為有效的說服效果。
齊國有一個人得罪了齊景公,齊景公大怒,命人將這個膽大包天的人綁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來肢解這個人。為了防止別人幹預他這次殺人舉動,他甚至下令:“有敢於勸諫者,也定斬不誤。”文武百官見國王發了這麼大的火,誰還敢上前自討殺頭之冤。晏子見武士們要對那人殺頭肢解,急忙上前說:“讓我先試第一刀。”眾人都覺得十分奇怪:晏相國平時是從不親手殺人的,今天怎麼啦?隻見晏子左手抓著那個人的頭,右手磨著刀,突然仰麵向坐在一旁的齊景公問道:“古代賢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從哪裏開始下刀嗎?”齊景公趕忙離席,一邊搖手一邊說:“別動手,別動手,把這人放了吧,過錯在寡人。”那個人早已嚇得半死,等他從驚悸中恢複過來,真不敢相信頭還在自己身上,連忙向晏子磕了3個大響頭,一溜煙兒地走了。
我們發現:正話反說可以放大荒謬,讓人更為明白地見到了荒謬的真麵目,從而達到了更好的勸諫效果。
漢武帝劉徹的乳母曾經在宮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後,想依法處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辯的東方朔,請他搭救。東方朔對她說:“這不是唇舌之爭,你如果想獲得解救,就在將抓走你的時候,隻是不斷地回頭注視武帝,但千萬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做,也許有一線希望。”當傳訊這位乳母時,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麵前,要向他辭行。隻見乳母麵帶愁容不停地看著漢武帝。於是,東方朔就對乳母說:“你也太癡了,皇帝現在已經長大了,哪裏還會靠你的乳汁養活呢?”武帝聽出東方朔是話中有話,麵部頓時露出淒然難堪之色,當即赦免了乳母的罪過。
感悟
麵對別人不適當的言行,有時候不宜直接回擊,而將正話反說,委婉地點撥對方,則既能夠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能避免傷害對方造成過分尷尬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