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在斯普林菲爾德擔任律師期間,有一天步行到城裏去。一輛汽車從他身後開來,他喊住司機說:“可不可以幫我個忙,把我身上這件大衣捎到城裏去?”
“這有什麼不可以,拿來吧……可是,到時候你怎麼重新拿到它呢?”司機問。
“哦,這很簡單,把我襄在大衣裏不就行了。”
司機被林肯的回答逗樂了,愉快地招呼他上了車。
有時候,即便我們事後知道對方先前提出的要求屬於耍小聰明,也很難狠下心追究對方的“責任”,因為對方的表現太機警了。
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曾經被困在一個鄉村的小火車站,很長時間都等不來火車。他無意中發現站台的條文上說:如果有很多人想上車,快車也會在這個小站停留。
很快,一輛快車的列車調度員收到一份電報,說在克斯維爾(塔夫脫所在的車站)有一大批人等著上車。當快車在克斯維爾停住時,塔夫脫隻身一人上了列車。隨後他向迷惑不解的列車員說道:
“可以開車了,我就是那一大批人。”
塔夫脫的行為帶有惡作劇的性質,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值得我們效仿,但是他所表現出的那種小聰明,卻可以讓我們從政治人物身上欣賞到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情味。
有一次,音樂家勃拉姆斯在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逗留時,酷愛藝術的銀行家拉登堡邀請他去共進晚餐。
勃拉姆斯走進客廳,見桌子上擺好了葡萄酒。他解下領帶,坐到餐桌前。
“親愛的博士先生,”拉登堡說,“您的光臨使我感到萬分榮幸!為了表示我對您的熱烈歡迎,我從酒窖裏拿出了最好的名酒。這是我的葡萄酒中的勃拉姆斯!請您品嚐!”
勃拉姆斯接過銀行家遞過的葡萄酒細細品嚐。
“不錯!”他終於點了點頭,“很好。不過,如果這是您的酒中的勃拉姆斯,那麼,您最好還是把貝多芬拿上來。”
勃拉姆斯想讓銀行家把最好的葡萄酒拿上來,但是他不明說,而是利用對方的邏輯幽默地提出要求。這樣,對方如果確實還藏有更好的葡萄酒,就會在會心大笑中吩咐用人拿上來;如果勃拉姆斯品嚐的酒的確是拉登堡家中最好的酒,那麼這位銀行家也無須尷尬,他隻需再度恭維一番勃拉姆斯就可以了。所以,勃拉姆斯的回答,既表達了自己的要求,又不會讓對方陷入窘境,可以說是一種很高明的談話技巧。
感悟
請求別人幫忙或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配合時,運用幽默的語言向對方提出要求,不僅可以使自己的難題得到解決,同時又能給對方送去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