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中求進步。我個人認為,中國武術過於保守,過於迷信。如果想發展它,就要摒棄那些沒用的東西。……我覺得,既然實用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許多傳統但並不怎麼實用的形式就不重要了。我們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多時間去練習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李小龍
一場離經叛道的不倫之戀
“人不風流枉少年”,李小龍身邊從來就不缺少女孩子的陪伴,李小龍也很享受被漂亮女孩子簇擁包圍的感覺。這很正常,哪個男人不希望成為女性關注的焦點呢?來到美國後,生活的艱辛使得在香港時風光無限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但李小龍並不覺得可惜,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半工半讀的歲月讓他懂得了很多道理,也開始變得成熟起來,盡管在骨子裏,他還是那個張揚好鬥、執著倔強的李小龍。
什麼樣的男人最能吸引女人?也許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個渾身上下散發出自信自強氣息的成熟男人,要比那些僅靠帥氣長相的大男生更有殺傷力。從男生到男人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它需要風雨的磨練,它需要品嚐世間冷暖,它是經曆和沉澱過後而來的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它是時光的印記,它是一種難以言語的感覺……隻需一眼,便足以讓你怦然心動。
這種改變也發生在了李小龍的身上。在香港時,他是在聚光燈下長大的小影星,大多數女孩子與他交往或是因為他長得英俊帥氣,或是看中他的身份和家庭背景,或者直接就是為了享樂和金錢,而李小龍與她們在一起時也大多抱著遊戲的態度,盡管緋聞不少,卻沒有哪一段能真正得到他的認可。來到美國後,李小龍幾乎失去了香港的一切,沒有家勢背景,沒有錢,沒有像樣的工作和收入,他成了一個普通人,所有的東西都要靠雙手去換來。李小龍猶豫過,消沉過,彷徨過,但最終,他咬牙堅持了下來,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希望,是人生存下去的動力,正如現在北漂著的年輕人們,低潮和困苦都是寶貴的經曆。當你回頭看時,你會發現,盡管在一段時間裏,名利與我們無關,有的隻是艱辛和酸楚,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段寶貴的經曆,我們才會懂得,才會思考,才會清醒冷靜的麵對一切,積聚力量,等待機會。當你再回頭看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有了不小的改變。
這種改變,是不經意的,是潛移默化的;這種改變,讓李小龍從一個輕狂孟浪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洗練而不失英雄本色的年輕人;這種改變,讓李小龍變得更有魅力,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便足以殺死無數女子。
進入大學後,李小龍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變,特別是組建“中國功夫隊”後,李小龍更是成了校園裏的風雲人物——帥氣的外表、過硬的功夫、高超的舞技、開朗的性格,還有疾惡如仇的男子氣概,足以令無數少女為之傾倒,其中就包括不少美國女孩。美國人天性直爽,女孩子們在表達感情上也很直接,但是李小龍卻不喜歡這種過於直接的方式,盡管在性格和處事方式顯得很“美國”,但是在感情觀上,李小龍還是保留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覺得兩個地域、血統、文化、教育相近的人交往起來會比較融洽,因此,與他走得比較近的也大多是亞裔女子。
李小龍在美國的第一個女友姓陳,但是有關她的一切,我們所能知道的就隻剩下李小龍在日記中劃下的那一個大大的。我相信,當時的李小龍一定是無奈的——初來美國,沒有錢,沒有名氣,也看不到美好的未來,不論你長得多帥,有多能打,在女孩子眼中,你就是一隻沒有多大潛力的ST股,憑什麼要跟你繼續交往呢?你又能給我帶來什麼呢?
是的,這就是現實,冰冷的現實。不管李小龍成名後陳小姐是否會覺得後悔,但在劃下的時候,李小龍一定是咬了牙的——我一定要讓那些錯過我、放棄我的女人刮目相看!
此後,一位菲律賓女孩喬走進了李小龍的生活,他們的相識也是緣於李小龍的一次英雄救美。喬對李小龍一往情深,她的安靜和體貼很快讓李小龍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然而他們的交往也沒有持續太久,喬雖然不在乎李小龍有沒有錢,有沒有名,但她向往的是平靜安逸的生活,為了“綁住”李小龍,她竟突然提出結婚的要求。當時的李小龍一門心思都在提升武學上,根本沒有結婚的考慮,但他不想傷害喬,隻是以不想在事業未成的時候結婚為由委婉的拒絕了她,這段感情也是無疾而終。
兩段失敗的感情讓李小龍一度陷入低潮,經常出入於校園的舞會來排解寂寞。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小龍遇到了美國女孩露易絲。露易絲的美貌讓李小龍怦然心動,兩人很快成了舞伴。露易絲出身名門,曾祖父做過議員,家境十分富裕。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李小龍發現露易絲並不像外表看起來那樣是一個天真浪漫的單純女子,她甚至當著他的麵大談自己的情史……露易絲輕佻漠然、毫不在乎的神情讓李小龍覺得自己是個掉進美人陷阱裏的傻瓜,從那時起,他就對西方姑娘有了偏見,尤其反感那些以“征服”Bruce·Lee為榮的女孩子,他認為:“洋姑娘隻適合做情人,而不能做妻子,做情人,她們性感而熱烈,做妻子的話,一定會對丈夫不忠……”
很快,李小龍認識了漂亮的日裔姑娘艾美。艾美熱情大方、活潑外向,在性格上與李小龍很合得來,不過兩人在交往了一段時間後就產生了裂痕,李小龍曾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是很遺憾,艾美對李小龍所鍾愛的功夫完全不感興趣,最終選擇離他而去。李小龍隻好把心思都放在了武館和他的振藩功夫上。
振藩國術館的學員大部分都是學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有大學生,也有高中生,其中女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當中就包括了李小龍後來的妻子——蓮達·艾米莉(Linda Emery)。
當時,跟隨李小龍學武的女孩有很多,她們有的是慕名而來,隻為一睹李小龍的風采,有的是出於對中國功夫的好奇,學著玩,隻有為數不多的是為了鍛煉身體、習武防身,樸實的蓮達就屬於這一類。蓮達擁有英國和瑞士雙重血統,長得不算特別漂亮,但學習成績優異,做事也特別認真,當大多數女孩子因為學振藩功夫過於辛苦而紛紛退出時,蓮達堅持了下來。蓮達的性格更接近於東方女性,她言談得體、舉止優雅、行事低調,不愛出風頭,總是默默的跟在李小龍身邊,一招一式,從不懈怠,也引起了李小龍的注意。我們不知道李小龍是從何時開始關注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學生的,但正如磁鐵的兩極,恬靜如水的蓮達正在強烈的吸引著爆裂如火的李小龍。
蓮達曾經這樣回憶她與李小龍的相識:“我第一次看到布魯斯時,他正站在西雅圖市加菲爾德高級中學大廳過道的盡頭,那時我17歲,正在讀高中三年級,而他已經22歲,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二年級學生。當時他正與他的日裔女朋友艾美站在一起,穿著一件米色長風衣,戴著一頂窄邊禮帽,是那樣的俊朗瀟灑,而他的女友,也是如此的美麗。當我抬頭看見他的時候,就忍不住問身邊的朋友,那是誰?好友告訴我,那是布魯斯·李,我正在跟他學中國功夫,他是來我們學校講中國哲學的。不久,我就在朋友的引見下加入了布魯斯在大學裏開設的功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