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習武之人都希望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武館,李小龍也不例外。他的拳法、他的武學思想、他那種鋤強扶弱的武學精神,都需要一間武館來承載。但是李小龍遲遲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一方麵是資金和場地的條件還不成熟,另一方麵是自己的聲望還不夠高,不足以吸引更多人前來,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在武學上的修為還打不到開館授徒的層次,所以從愛迪生技術學校到華盛頓州立大學,李小龍都是變相的以組建武術隊,開設武術班的方式來推廣中國功夫。換個角度看,李小龍來到美國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創辦武館做準備,而當創辦武館的條件真正成熟起來的時候,李小龍又猶豫了,李小龍也是普通人,也會有普通人的情緒,畢竟,這是他來到美國後所要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走出,就隻能往前,再無退路。
在這個時候,李小龍的朋友,比他年長16歲的木村武之站了出來,他告訴李小龍,機會就在眼前,沒有理由放棄,唯有把握當下,方能創造未來!更何況,你李小龍也不是那種猶豫不前之人。
“唯有把握當下,方能創造未來!”李小龍默念這句話,一分鍾後,他拍板,幹!
老大拍板,木村武之和傑西·格魯夫等弟子便開始張羅開館事宜。
1962年4月,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te)在西雅圖唐人街的地下室裏正式開張。李小龍由此結束了在周露比女士餐館的打工生涯,開始專心經營這間武館。振藩國術館雖然不起眼,布置和設施也十分簡陋,但它卻是李小龍和木村、傑西等人誌同道合、並肩作戰的結晶,對李小龍的一生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當中,又以木村在資金上的支持最大。
武館是開起來了,但麵臨的問題依然很多,唐人街不是大學校園,這裏的一切動作都要計算成本,武術是理想和寄托,但開辦武館卻是一門經營的藝術如果召不到學員,每開一天,就等於賠一天的錢。為了盡快打出知名度,在木村的建議下,李小龍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上門推廣。師徒幾個以華盛頓州立大學綜合教學樓為“招生據點”,一邊進行定點宣傳,一邊四處巡演,借此吸引大學生們的注意。隻要一聽說哪所學校有學生聯誼會之類的活動,李小龍等人就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然後由李小龍親自登台表演。同時,李小龍還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既提升了知名度,也讓他結識了很多美國武術界的朋友。
三年前,李小龍的武術給一位專程從奧克蘭專程趕來的華人武術高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年後,李小龍開辦國術館的消息再次把他吸引到了西雅圖。此人就是旅美華人武術界的重量級人物——嚴鏡海。
嚴鏡海又名李運,1920年1月30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早年練習舉重和摔跤,曾經獲得過加州舉重冠軍,二戰期間在菲律賓服役,後感染瘧疾,1946年康複回家,開始學習柔道、拳擊和錫蘭功夫,以鐵沙掌聞名於世,曾有空手擊碎10塊磚頭的記錄,還出版了《現代功夫空手道:鐵掌訓練》叢書,在美國西海岸的華人武術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1962年秋,世界博覽會在美國的西雅圖舉行,遠在洛杉磯的嚴鏡海就托好友曹亞倫借參觀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前去李小龍的振藩國術館一探虛實。曹亞倫來到西雅圖後,親眼見到了李小龍的練功經過,對這個年輕人的身法和拳路大為驚歎,更誇張的是,憑他的眼力,竟看不出李小龍使得是哪一派的拳法!回到洛杉磯後,曹亞倫向嚴鏡海講述了李小龍所練的拳法,並稱李小龍是“功夫奇才”、“不平凡中的不平凡”。
“這就是三年前那個拿功夫來跳舞的毛頭小夥子嗎?”嚴鏡海將信將疑,但李小龍在美國武術界的躥升速度已經讓他覺察到,一顆閃亮的武學新星正在冉冉升起,自己沒有理由不去一見其風采。
1962年底,嚴鏡海專程趕往西雅圖拜會李小龍。嚴鏡海在美國武術界的地位比伊諾山度還要高,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麵對這位宗師級的人物,李小龍沒有半點壓力和怯場,而是把自己所擅長的功夫淋漓盡致的展示出來,還把嚴鏡海的大弟子當場擊倒在地。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就是如此奇怪,你越是戰戰兢兢畏首畏尾,對方就越是看不起你;你越是直截了當坦誠相見,對方就越會覺得你是個人物。尤其在麵對名氣地位都比自己高的人時,你隻有首先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換來對方的尊重。嚴鏡海非常欣賞李小龍果敢爽快的性格,習武之人,就該以功夫見真章,不去理會那些所謂的名聲輩分等繁文縟節。同為追求武學至高境界之人,嚴鏡海與李小龍一見如故,終成忘年之交。
嚴鏡海是李小龍在武術事業發展上最重要的幫手,當時,李小龍和蓮達已經結婚,為了推廣振藩功夫,夫婦二人來到奧克蘭,就住在嚴鏡海家中。在嚴鏡海的幫助下,李小龍在奧克蘭也開辦了一間振藩國術館,由嚴鏡海出任副館長和助教。嚴鏡海對李小龍的幫助主要有兩個:首先是把自己的成名絕學鐵砂掌交給了李小龍;另外,嚴鏡海還是一名舉重高手和電焊技師,他親自動手,為李小龍鑄造焊接了很多健身器材,還根據李小龍的體格和肌肉特點,在舉重運動員力量訓練方法的基礎上為李小龍製定了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讓中等身材的李小龍擁有了一身強健發達的肌肉,大大提高了他的柔韌性、爆發力和抗擊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