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出身寒微,所學無幾,又毫無靠山,但是在短短10年間,他就克服了這些缺陷,在25年之內,成為全美乃至世界頂級富豪,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根據福特的發展史來看,自從他與愛迪生結為至交後,個人發展開始突飛猛進,而他最卓越的時代,始自於結識弗東尼等一些智能超群之人,福特將他們的聰明才智、知識經驗和精神力量集合起來,為自己的腦力整合,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後來終於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汽車大王。

所以沒有思考就沒有創造,沒有懷疑就沒有新知。任何成功首先來源於獨特的創新意識。一個創意可以贏得一場戰爭,一個創意可以救活一個企業,一個創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創意可以創造一個奇跡!

許多在曆史上留名的人都是以創新取勝。

文學上,李煜把詞用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蘇軾開一代豪放詞風,都推動了詞內容的豐富,表現範圍的擴大,藝術水平的提高,從而使詞能夠發展成為與詩地位比肩的文學樣式,成為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一部分。

科學上,每一次的技術革新、產業革命都湧現了許多創新者和創新產品,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將人類曆史推動了一大步。愛迪生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找到了合適的鎢絲,發明了電燈,為我們帶來光明。貝爾發明了電話,奠定了現代通訊時代的到來。

藝術方麵,徐悲鴻將中國暢通畫法與西方繪畫方法結合,創造了自己的畫風。柳公權從模仿到創新,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但凡有成就的人從不拘泥於前人的想法,而是不斷實踐,不斷思考,終於因為創新,將名字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

創新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根據生活中的細小環節,細心揣摩,最終推出創新的想法。

美國一家製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運方糖時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損失。結果有人考慮,既然方糖如此用蠟密封還會受潮,不如用小針戳一個小孔使之通風,經實驗,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申請了專利。據媒體報道,該專利的轉讓費高達100萬美元。

日本一位K先生,聽說戳小孔也算發明,於是也用針東戳西戳埋頭研究,希望也能戳出個發明來。結果,他發現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鑽個小孔,可以使打火機灌一次油由原來的使用10天變成50天。發明終於被他“戳”出來了。

還有,18世紀一位奧地利醫生在給一個患者看病時,尚未確診,患者突然死去。經過解剖發現,其胸腔化膿並積満了膿水。能否在解剖前診斷出胸腔是否積有膿水?積了多少?一天,在一個酒店裏,他看到夥計們正在搬吃酒桶,隻見他們敲敲這隻桶,敲敲那隻桶,邊敲邊用耳朵聽。他忽然領悟到,夥計們是根據叩擊酒桶發出的聲音來判斷桶內還有多少酒的,那麼人體胸腔的膿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擊的方法來判斷呢?他大膽的做了試驗,結果獲得了成功。這樣,一種新的診斷法——“叩診法”從此誕生了。

創新不是胡思亂想,它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勤於思考,善於觀察,隻有懂得留心生活,熱愛思考的人,才能有創新的思維,才能有創新的能力,最終才能擁有成功的創新事業。

做事要創新,但決不要墨守成規。當我們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應該懂得靈活應變,而不能墨守成規。否則,不但不會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可能鑄成大錯。

一位哲人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要輕易就被一個成規束縛住。墨守成規是前進的絆腳石,真正成功的人,本質上流著叛逆和創新的血。

千萬不要犯墨守成規的錯誤。否則,隻能自食其果。在做事、作決策時,一定要注意, 不能生硬照搬前人的經驗。前人的經驗並不是不能應用, 重要的是能否因時製宜,推陳出新。

戰國時候,齊將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成了一個經典的戰例。在唐朝時候,房琯想重演火牛陣,卻落得笑柄。

安史之亂後,唐太子李亨逃出長安,在靈武即位,稱肅宗。李亨在靈武經過一番努力後, 聚集了一些人馬,準備反攻,收複長安。這時房琯便趁機獻策,毛遂自薦,要求統帥大軍收複京城。李亨真以為他是個文武全才,就委任他為兩京招討使。房琯隨即號令大軍分兵三路,圍攻長安。

房琯經與親信幕僚商議後,決定效法古製,以車戰對敵。遂將征用來的兩千輛牛車排列在中間,兩翼用騎兵掩護,浩浩蕩蕩,向長安進發。一路上煙塵滾滾,旌旗蔽日,殺氣騰騰, 好不威風。可是,這支老牛拉破車的隊伍在對敵作戰時,能否發揮其功效呢?除房琯及其幕僚深信不疑而外,其餘將領則無不望而興歎。

房琯親自率領中軍,很快與叛將安守忠的騎兵相遇。房琯本想先穩住陣腳,調整一下隊形,再出陣迎戰,誰知道這老牛破車慢慢吞吞,很難調動。這邊房琯為調整隊形吵吵嚷嚷, 越整越亂,急得滿頭大汗,毫無辦法。那邊安守忠一看對手竟如此用兵,真是喜出望外, 忙令部隊迅速轉到上風的位置,收集柴草,一麵乘風縱火,一麵擂鼓呐喊。老黃牛哪裏經過這種陣勢,一見烈焰騰空,又聽戰鼓聲響如雷,嚇得四處亂跑。安守忠乘勢追殺,唐軍大敗。房琯慌忙令南路軍投入戰鬥。那些老牛同樣經不住人喊馬嘶和震耳欲聾的戰鼓聲,不戰自亂, 敗下陣來。唐軍屍橫遍野,死傷四萬餘人。楊希文、劉貴哲投降了叛軍,房琯領著幾千殘敗人馬向靈武逃去。他苦思冥想悟出的火牛陣法,就這樣失敗了。

成功的企業家和領導者絕對不會有這種墨守成規的想法。他們知道創新和快速應變能力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尤其在當今政治、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能力尤為重要。

春秋戰國時期,如果不是秦孝公敢於打破祖宗立下的規矩支持商鞅變法,又怎麼會使秦國成為七國之首!正是因為秦孝公擁有那種勇於創新的精神,所以他才創建了一番事業!

所以,人們隻有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才能走向成功之峰。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或作決策,也決不可墨守成規。不要以為你以前失敗過現在還一定會失敗,也不要以為,你以前成功過現在還一定會成功。要知道墨守成規的人過於拘泥於規矩,往往被規矩約束著,終究都是守舊規矩的奴隸。隻有創新才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隻有擁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我們要創新,要自出新見,獨出心裁,不要墨守成規,畫地為牢。我們隻有不斷地去推陳去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就必然落後於時代變遷的腳步,甚至會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因此,我們切不可墨守成規,而應當大膽推新。隻有善於捕捉時機,敢於打破常規,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出新、出彩。

能竭盡全力就不盡力而為

當你對一件事說盡力而為時,那麼它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當你對一件事全力以赴時,那麼它幾乎就已經接近成功。不要總是說“我盡力而為”,那是精神上的畏懼,那是沒有自信的體現。因此,做事要全力以赴,不要盡力而為。

竭盡全力是指用盡全部力量。而盡力而為是指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盡力而為強調力,竭盡全力強調竭。前者已經竭盡力量,而後者並非全力以赴。

當你對一件事說盡力而為時,那麼它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當你對一件事說全力以赴,那麼它幾乎就已經接近成功。不要盡力而為,那是精神上的畏懼,那是沒有自信的體現。

在美國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講了下麵的故事:有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拚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後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追不上了,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兔子都追不到!”

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

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受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後,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嚐輒止,望而卻步了。

幾天後,班上有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的麵前,從頭到尾按要求背了下來,竟然一字不落,沒有一點差錯,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

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讚歎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麼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16年後,那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盡力而為是不夠的,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做到竭盡全力。因為隻有竭盡全力,你才能開發出自身更多的潛能,才能更接近你想要的成功。

一位年輕人遠行前,向村裏的一位老人請教該注意什麼。老人說:“全力以赴吧。二十年後,你再來找我。”

年輕人經曆了許多挫折,但也幹了一番令人側目的事業。漸漸地,他似乎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算了算二十年已滿,便回到村裏。

“老伯,我已經全力以赴了,以後,我該怎樣做呢?”已經步入中年的年輕人問。

“以後,你要盡力而為,十年後,你再回來找我。”

十年裏,中年人的生活波瀾不驚,但他還是回去了。

老人已到了彌留之際,而中年人的雙鬢也已泛白。

“其實,這次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告訴你了。我隻是想說說我的一生。在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有人就告訴我要盡力而為,於是,我的前半生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後來,又有人告訴我要全力以赴,於是,我遭受了許多挫敗,我已經輸不起了。我的一生算是很失敗的,於是,我想知道如果有一個人經曆一下我所不曾經曆的,他會不會幸福?現在,我知道了,他過的很好。謝謝你!”老人說完,便微笑著閉上眼睛。

“不,我應該謝謝你!”中年人說。

人本來是很有潛能的,但是我們往往對自己或別人找借口:“管它呢,我們已經盡力而為了。”事實上盡力而為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尤其是趁你還年輕的時候。

全力以赴的油箱總是讓人不怕任何艱難,因為渾身都充滿了幹勁;盡力而為的油箱,在遇到很大的困難時,很容易“知難而退”,而事實上,成功往往隻需要咬緊牙關再加一次油而已。

生活與工作中,不要過多地計較個人的得失,而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做到要全力以赴,不要盡力而為。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曆:盡力而為地努力工作,取得成績後希望得到肯定和賞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你並沒有如願以償。這時,你應該如何克服內心裏那重重的失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