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他對自己的打工生涯失望了。後來他回憶說:“那個時候,我逐漸發現,除了自己當老板,我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幹得太久。”

一天,佛勒在辦事的時候發現一家小工廠門前扔了一堆破舊的掃帚、拖把、刷子之類的小用具,這是每個家庭、每個工廠都離不開的,如果波士頓每一戶人家我都賣一把刷子給他們,那我很快就可以成為富翁了……

凡是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點——“說幹就幹”。很快,他背起了一捆捆掃帚、一紮紮的刷子,穿街過巷,每家每戶地推銷這些批發來的小商品。

萬事開頭難——他好不容易敲開了兩家人的門,可是還沒有等他開口說話,他就被開門人很厭惡地打發走了。他沒有氣餒,很快又敲開了第三家的門。這家的主婦此時正在吃力地搬動一隻大花盆,他急忙放下自己肩上的東西,跑上前去幫她一把。

這位家庭主婦是一位很慈祥、很親切的中年婦女,得知佛勒的來意後,說道:“孩子,難為你了,你給我們家庭主婦帶來了方便。”

就這樣,佛勒做成了一生中的第一筆生意:8美分賣掉了一把小刷子……

他的事業就這樣開始了。

他頭腦靈活,服務熱情,把顧客真的當成了“上帝”,不到一年工夫,他存在銀行裏的錢已將近400美元——在當時,這區區400美元已經是一大筆財產了。從此,佛勒儼然成了一個老板,成了事業的主人。

佛勒是一個很不安分守己的人,他在想如何掙到更多的錢。我為什麼要到批發商那裏去進貨呢?我的錢為什麼給他賺?生產掃帚、刷子什麼的,有什麼難的?

他的決心已定,但是他還要進行一番市場調查:批發商很多本身就是小作坊主,自己生產掃帚、刷子,自己推銷。佛勒觀察了他們的生產過程,發現原來很簡單,過程也不複雜。

他想:“為什麼我不學會自己生產刷子?”“我從他們手裏批發刷子,其實他們是賺了錢的,為什麼我不自己賺這筆錢呢?”

主意一定,馬上就自己動手生產刷子:他利用姐姐家的一個空地窖做廠房,買來了一些必要的設備,廢寢忘食地設計起製刷機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成功地“發明”一台手搖製刷機。

“從那個時候起,晚上他就借著昏暗的煤油燈光,在地窖裏生產各種新式樣的刷子,白天他就背上刷子挨家挨戶去銷售——由於都是老主顧,銷售起來輕鬆得很。產銷一條龍的好處在於可以時時刻刻根據顧客的需要生產產品:他很注意詢問顧客的意見,有什麼特殊要求就一一記錄下來。回到工廠之後就根據這些意見和要求改進原來的產品或生產新品種……

佛勒平均每周的收入上升到了500美元。

生意是永遠都不會做完的,就看你自己了。

經過一段時間,佛勒認為波士頓的生意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他就大膽地把他的“分廠”辦到了另外一個城市哈特福。這回沒有姐姐的地窖可以白用了,他也沒有必要白用別人的地盤了,因為他已經有錢了:他租了一個舊車庫做工廠,雇了一個工人開機器,自己則把全部時間放在銷售產品上。一年後,他的營業額已上升到每周2000美元。

佛勒心裏想的是不斷擴大他的事業:大規模生產,生產大量各式各樣的刷子,但這些並不是一個人可以辦得到的事情,於是他又聘請很多工人和銷售員,新的客戶不斷增加,幾乎在每個城市佛勒都開展了自己的業務。

佛勒的事業蒸蒸日上,許多廠商也害了紅眼病,很快東施效顰,紛紛生產廉價的刷子出售,企圖搶占佛勒的市場份額。但是這些人生產的產品質量比不上佛勒的,並且佛勒的產品已贏得了顧客的信任,競爭的結果是,佛勒處於不敗之地。

佛勒已經看到他麵臨的競爭,就大膽地把目光從一般百姓身上移到了軍方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佛勒發現美國士兵仍襲用布條擦槍,這種方式既費時又不省力。他精心設計了一種擦槍的刷子,找到軍方有關人士說:他這種特製擦槍的刷子,可以把槍擦得又快又好。

軍方接受了他的建議,同他的公司簽訂了3400萬把刷子的合同。

有了這份合同,佛勒得到了一大筆錢,更加奠定了他刷子王國的地位。

佛勒從“最好自己當老板”開始,經曆了看見刷子——推銷刷子——自己製造刷子這個過程,靠的就是智慧、信息、膽量,更主要的是他拿定了自己的主意。

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超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地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太多的人悲歎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卻隻有極少數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於什麼呢?主要取決於一種心態,特別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種心態。

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人生的苦惱,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卻很難達到,所以我們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後,我們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等,就這樣經常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並不是你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你的願望不切實際。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天賦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當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給老天。隻要盡心盡力,隻要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的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從而,也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責備、怨恨自己了,因為,我們盡力了。即便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麼,你真正的此生無憾了。

所以,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樣想來,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使心靈不會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著追求。—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的,假如我們不痛快,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裏就會少一點陰影。這既是對自己的愛護,又是對生命的珍惜。

有人問古希臘大學問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時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裏度過,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卻似走進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的思想、生活,而懶得去理清。

於是,我們總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淨土。可芸芸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呢?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進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來自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待人處世錯在哪裏?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我還想追求什麼?……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裏,你可以慢慢修複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一絲不掛地剖析自己。你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還有什麼樣的挫折、痛苦、不幸不能被我們征服呢?

開闊而清靜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的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