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長者又帶他去拜訪一位畫家朋友,也問了對方這麼一個問題。

畫家回答道:“這兩個字,會使我聯想到百花爭豔的野外,還有翩翩起舞的少女。芳香,能夠給我的創作帶來靈感。”

從那位畫家朋友家中出來之後,年輕人仍不明白長者的用意。

在返回的途中,長者順便又帶他去拜訪了一位久居海外、剛剛回國探親的富商。在談話中,長者也問了對方這麼一個問題。

那位久居海外的富商動情地說:“這兩個字,會使我聯想起故鄉的土地。故鄉土地的芳香,令我魂牽夢繞。”

辭別那位富商之後,長者才問那個年輕人:“現在,你已經見過不少出色的人物了。那麼,他們對‘芳香’的認識與你相同嗎?”

年輕人仍不解地搖了搖頭。

長者繼續問道:“那他們對‘芳香’的認識,有相同的嗎?”

年輕人又搖了搖頭。此時,長者笑了,然後意味深長地說:“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芳香,你也一樣呀,擁有自己的芳香。為什麼你現在做的不像別人那麼出色呢?那是因為你隻是在看別人如何欣賞他們自己的芳香,而你把自己的芳香給忽視了。”

任憑世事紛紜,你都要好好把握你自己,千萬別忽視了自己的芳香。很多時候,你不用想得太多,你隻要走屬於你的道路,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有一個沒有工作的人到微軟應聘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在經過麵試和清潔試工以後,人事部門告訴他被錄取了,向他要E-mail,以寄發錄取通知和其他文件。

他說:“我沒有電腦,更別提E-mail了。”

人事部門告訴他:“對微軟來說,沒有E-mail的人等於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軟不能用你。”

他很失望地離開微軟,口袋裏隻有幾美元。他隻好到便利商店買了10公斤的馬鈴薯,挨家挨戶地轉手賣出。兩個鍾頭後馬鈴薯賣光了,獲利40美元。接下來他又做了好幾次生意,把本錢增加了一倍。他發現這樣可以掙錢養活自己,於是,認真地做起這種生意來。

憑借個人努力和一些運氣,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還買了車,增加了人手。五年內,他建立了一個很大的“挨家挨戶”的販售公司,提供人們隻要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買到新鮮蔬果的服務。最後,他成為了百萬富翁。

他考慮到為家人規劃未來,於是計劃買一份保險。簽約時,業務員向他要E-Mail。他再次說出:“我沒有計算機,更別提E-mail了。”

業務員很驚訝:“您有這麼樣一個大公司,卻沒有E-mail。想想看如果你有計算機和E-Mail的話,可以做多少事啊!”

他說:“我會成為微軟的清潔工。”

每個人都有自己合適的道路,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要過得五彩繽紛,就要走專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隻有做好你自己,你的人生才能煥發出別樣的美麗。

有個國王清早到花園散步,驚訝地發現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謝了,探問之下才知道:橡樹抱怨自己沒有鬆樹高大俊秀,自卑不已;鬆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多結果子,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為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鬱悶不已,整個花園全無生機。而在花園的某個角落,卻有一株小小的安心草,在暮氣中開著燦爛的花朵。國王欣喜地問它為何可以如此?

它說:“因為我知道你種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樂地做好我自己。”

生活,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做一株安心草,做好你自己,就已經足夠。

充分展現獨特自我

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存在的,正如大樹上的葉子一樣,沒有一片是完全相同的。而人具有的這種與眾不同的特性,既可以表現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上,也可以表現在一個人的社會閱曆和人際關係上。與眾不同的特殊性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和自由的基礎;人必須植根於自己的特殊性,忽視自己的特殊性或者故意抹殺自己的特殊性,是永遠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自由的。

盡管宇宙間美好的東西比比皆是,可是,不在烙上自己特殊性印記的那片土地上付出艱辛的人,終將一無所獲。

有些人在生活和事業上循規蹈矩、謹小慎微,權威怎麼說,他們也怎麼說;眾人怎麼做,他們也怎麼做。他們是隨波逐流的一群,毫無主見,毫無個性,隻知道跟著潮流跑,根本不管潮流的方向如何,也不在乎自己究竟能隨大流跑出什麼名堂。

有些人自慚形穢,對自己獨特的存在價值缺乏信心,對自己的特殊性感到害羞和不安。他們總想成為別的什麼人,而不是他們自己。他們總是羨慕別人,模仿別人,總希望自己長得像別人,吃得像別人,住得像別人,甚至連言談舉止、說話腔調都要效仿別人。

然而,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可以享受成功和自由的強者,必須展現自己獨特的存在,必須發掘自己的特殊性。在生存競爭激烈的現時代,不展示自己的獨特性,不拿出點自己的絕活兒來,連生存都困難,更別談發展和成功了。

卓別林在進入演藝圈的最初一段時間,煞費苦心地去模仿當時一個聞名遐邇的喜劇大師,結果自己始終默默無聞。後來,卓別林根據自己獨有的特殊性創造出了自己的表演風格,這才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明星之一。

愛默生曾經說過:“羨慕就是無知,模仿就是自殺。”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天賦非凡的模仿者,由於遺忘或者故意掩飾自己的特殊性,最終都一事無成,淪為追隨他人的犧牲品。

當然,模仿別人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有時候,模仿一些成功者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除非根據自己的特殊性去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融入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否則,成功和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新的刺激,人生最重要的歡樂在於創造的歡樂。首先必須和別人幹得不一樣,然後才能比別人幹得好;首先必須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新的東西,然後才能實現自己的成功和自由。

你就是你,不是別人;你不需要成為別人,你也不可能成為別人。無論你想在哪一個領域中獲得成功和自由,你都必須保持自己的本色,培養自己的風格。

毋庸置疑,保持和發揚自己的特殊性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總有一些人會對你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看不慣,他們可能會勸告你,也可能會指責你,甚至還會打擊你。所以,在一些無關緊要的方麵,你決不應該故意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故意與別人不一樣雖然會一時惹人注目,但卻會為你真正的成功和自由埋下禍根。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次要的地方,你不妨從眾,不妨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以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麻煩;而在決定成敗、決定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務必像雄獅和蒼鷹那樣獨立,堅持自己的獨特性,高揚自己的特殊性,決不為任何外在的壓力所折服。

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管不住自己的人,就要受到別人的管理。要想讓自己不任人擺布,不任人役使,就必須努力打拚,努力鍛造自己的能力,爭取一份屬於自己的事。隻有這樣,你才會撐開一片天,占得一塊地,打開一條路。

艾富雷德-佛勒出生在美國波士頓郊外的農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是一個“多子多福”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多達12人,他是第11位。

小時候,佛勒就很機靈,一點也不安分守己,既不用心學習,也不願意好好幹農活,因此父母一提到他就隻能搖頭歎息。

佛勒勉勉強強混了個中學畢業,因為實在忍受不了農村的日子,就一個人到波士頓去闖天下,那年他18歲。

到了波士頓,佛勒才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不是”,要技術沒技術,要特長沒特長,年齡偏小,沒有經驗……

不過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大腦很機靈,他馬上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自己已經21歲”、“開過汽車”、“擦過5年玻璃窗”等等。

他就憑著這些勉勉強強混口飯吃。

可是雇主們都不全是傻子,那些相信他的話而雇用了他的雇主經過試用或從其他渠道得知他並非像他自己所描繪的那樣,立即毫不留情地把他“掃地出門”……

生活是人生的教科書,佛勒很快就明白了靠編造謊言在社會上是站不住腳的。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尋找像售貨員之類的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生活總是在“折磨”他,幹什麼事情都幹不長久——不是他不滿意死板老套的做法而“炒了老板的魷魚”,就是老板不滿意他一天到晚都那麼多鬼點子而“炒了他的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