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開始新的生活。我鄭重地發誓,絕不讓任何事情妨礙我新生命的成長。今天,我的老繭化為塵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闊步,不會有人認出我來,因為我不再是過去的自己。

我為成功而生,不為失敗而活。

我為勝利而來,不向失敗低頭。

我要歡呼慶祝,不要啜泣哀訴。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我所有的夢都褪色了,不知不覺中,我也淪為平庸,和周圍的人互相恭維著,自我陶醉著。

人,識得破別人的騙術,卻逃不脫自己的謊言。懦夫認為自己謹慎,而守財奴也相信自己是節儉的。沒有什麼比自欺欺人更容易的了,因為我們往往相信我們希望著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沒有哪一個人比我自己更能欺騙我了。

為什麼我總在試圖用言語來掩蓋自己的渺小,總在試圖為自己減輕負擔,又總在為自己的低能尋找托辭?糟糕的是,我似乎已經相信了自己編造的借口,心安理得,得過且過,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當我終於開始自我反省時,我意識到,最可怕的敵人正是我自己。在那神奇的瞬間,自欺欺人的麵紗從我眼前飄逝。

我終於明白,原來這世界上有著三種人。第一種人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他們是聰明的。第二種人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他們是快樂的。第三種人既不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也不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他們是愚蠢的。

我不是蠢人,從此我要靠自己的雙腳前行,永遠拋棄那自憐自賤的拐杖。

我永遠不再自憐自賤。

我曾經傻傻地站在路邊,看著成功的人昂首而過,富有的人闊步而行,心裏生出許多渴慕。我不止一遍地想過,是否這些人具備一些我所沒有的天賦,比如說,獨特的技能,罕見的才智,無畏的勇氣,持久的抱負,以及其它一些出眾之處?是否他們每天比我多分到幾個小時,得以完成那些偉大的計劃?是否他們比我更具同情與愛心?不!上帝從不偏心,我們是用同樣的粘土捏成的。

我終於明白,並非隻有我的生活才充滿悲傷與挫折。即使最聰明、最成功的人也同樣遭受一連串的打擊與失敗。這些人和我不同之處僅僅在於,他們深深知道,沒有紛亂就沒有平靜,沒有緊張就沒有輕鬆,沒有悲傷就沒有歡樂,沒有奮鬥就沒有勝利,這是我們生存所要付出的代價。起初,我還是心甘情願、毫不遲疑地付出這種代價,但是接二連三的失望與打擊,像水滴穿石一樣,侵蝕著我的信心,摧毀了我的勇氣。現在,我要把這一切都置之度外。我不再是行屍走肉,躲在別人的陰影下,在無數的辯解與托辭中,任時光流逝。

我永遠不再自憐自賤。

我終於明白,耐心與時間甚至比力量與激情更為重要。年複一年的挫折終將迎來收獲的季節。所有已經完成的,或者將要進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楔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拚搏過程。這種過程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步步為營的拓展,循序漸進的成功。

成功往往轉瞬即逝。昨夜才來,今晨又去。我期待著一生的幸福,因為我終於悟出藏在坎坷命運後的秘密。每一次的失敗,都會使我們更加迫切地尋求正確的東西;每一次從失敗中得來的經驗教訓,都會使我們更加小心地避開前方的錯誤。就這種意義而言,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道路。這條路,盡管灑滿淚水,卻不是一條廢棄之路。

我永遠不再自憐自賤。

感謝上帝為我安排了這一切,並把這珍貴的羊皮卷交到我的手中。我終於認識到,生命最低落的時候,轉機也就要來了。

我不再悲痛地追憶過去,過去的不會再來。在這些羊皮卷的啟示下,我把握現在,努力向前,去邂逅神奇的未來,沒有恐懼,沒有疑慮,沒有失望。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就了我。對我而言,有誌者,事竟成。

我永遠不再自憐自賤。

跟煩惱和憂傷說再見

莎士比亞曾說過:“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高興的找出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然而在當今,為已經過去的事情憂傷和煩惱的人們比比皆是,他們愈陷越深,最終丟失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幸福。因此,要做一個快樂的自己!就要懂得放棄過去的煩惱和憂傷,以開朗的心態融入新的生活,而不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執著於逝去的憂傷……

擁有並堅持遺忘,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和快樂的關鍵。失戀帶來的痛楚、矛盾留下的仇恨、成功帶來的負荷、分歧帶來的爭吵、距離帶來的誤解、名利帶來的貪求與挫折,所有一切,都是已經破碎的過去。把它們忘掉,不再為它們掛懷,才能更輕鬆地去生活。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幾乎一致堅信巴西足球隊會成為那屆世界杯賽的冠軍。然而,在半決賽時,巴西隊卻意外地輸給了法國隊,沒能將那個金燦燦的獎杯帶回巴西。

球員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國魂。他們懊悔之極,感到沒臉回到祖國。他們知道,球迷們難免會辱罵、嘲笑和扔汽水瓶的。

當飛機進入巴西領空的時候,球員們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針氈。可是,當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上,他們眼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巴西總統和兩萬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機場,人群中有一條橫幅格外醒目:“這已經是過去!”球員們頓時淚流滿麵,低垂的頭抬了起來。

四年後,巴西足球隊不負眾望贏回了世界杯冠軍。當巴西足球隊的專機一進入國境,16架噴氣式戰鬥機為之護航。當飛機降落在道加勒機場時,聚集在機場上歡迎的人多達3萬。從機場距首都廣場將近20公裏的道路兩邊,自動聚集起來的人群超過100萬。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麵!

人群中又出現了四年前那條橫幅:“這已經是過去!”球員們慢慢地把高高揚著的頭低了下來。

人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是因為人在記憶力上有一種自我調控機製;忘記大多數事情,而有選擇或下意識地記住一些事情。這使得人能夠及時從那些不愉快的、可能會影響心情和健康的事情或記憶中解脫出來。人一旦停滯在昨天、過去,就會產生雜念,有眷戀之心,就會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記住一句話:“別讓太多的東西捆住手腳,否則就隻能被釘在框架裏。”

人的一生是個漫長的旅程,所有眼前的事情,在時間的長河裏都顯得那樣渺小,真正值得我們去做的不是怨憤,而是繼續創造。如果往事不堪回首,那就不要總去回頭。

傳說上帝造了人,然而自普羅米修斯的黃金一代後,人便開始變得醜惡。人世間的種種罪惡讓上帝後悔,於是他決定毀掉人,然後重新塑造,人間有個虔誠的信徒叫諾亞,上帝想讓他活著,於是讓他準備一條方舟,把世間所有的生物都選一對放在舟內。上帝讓他把方舟放在靠山的背麵,並且逃的時候絕對不可以回頭看村莊。那天,諾亞收到上帝的信息後就和妻子與孩子一起開始逃亡。他記住了上帝的話,一路跑向方舟。他的妻子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諾亞和孩子跑進方舟。在一陣巨響之後,大水四處蔓延。諾亞望了望村莊的方向,那裏已經化作汪洋一片。七天七夜後,諾亞上岸,開始重新生活。

不要回頭看,這是多麼簡潔又深刻的真理,當我們的過去之城不可避免地毀滅,而我們已經幸運地逃到另一片天地的時候,最重要的告誡就是:不要回頭看。無論如何遺憾、惋惜,還是萬幸,都不要回頭看,否則的話,我們也會變成一座僵硬的石像。當事情已經過去時,不要回頭看,大步向前,去追求新的方向與目標。

一個老人買了一個精美的花瓶,並用繩子捆好背著回家。路上繩子斷了,花瓶掉在一塊石頭上碎了。老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前行。

一個過路的少年喊住老人,問他;“你不知道花瓶碰碎了嗎?”

老人回答;“我知道。”

少年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回頭看看?”

老人說:“已經碎了,回頭看又有什麼用呢?”

覆水難收,已經潑出去的水和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都難以挽回,就像一個破碎的花瓶,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補救措施,表現出多麼得不情願,都改變不了它已經破碎的事實了。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重新來過、重新選擇。不管你多麼虔誠地沉浸在對失去事物的惋惜與痛苦之中,也於事無補了。但是,心胸豁達的我們,既然懂得事實不能改變,何不坦然接受呢?從此不再為過去發生的事而後悔,不再讓那些已經過去、已經做過的事來影響我們,這樣,我們將得到整個人生的快樂和圓滿。

笑對你的生活與人生

我們從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表麵上來看,似乎它們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而且兩者正好具備了相反的優點與缺點。樂觀的人在行動上比較積極,但往往低估了實際上的困難,所以有時會在危險的路上碰到意外;相反的,悲觀的人過於慎重,容易錯失良機。總之,將兩者適度混合,就能達到理想境界。

但實際上,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不僅對未來的看法截然不同,對自己與他人也采取不同的態度。悲觀的人對未來保持否定的看法。他對人做最壞的預期,觀察人的時候,總是看到本質惡劣的一麵以及滿肚子自私自利的動機。對悲觀的人而言,社會是由一群狡猾、頹廢而邪惡的人組成,他們總是想利用周圍的事物為自己牟利,這群人既無法信賴,也不值得對其伸出援手。

對悲觀的人談起任何計劃,他馬上就會提出一連串有關這個計劃的麻煩與障礙。而且他還會告訴你,即使圓滿達成目的,最後也隻會嚐到苦澀、幻滅與屈辱。經他這麼一說,你大概會立刻魂飛魄散、全身無力了吧。

悲觀的人擁有近乎異常的傳染力。如果某天早晨,偶然在路上碰到他,他會立即將消極的態度與無力感傳染給你。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期待被喚醒、引誘的“傾向”。悲觀的人能夠巧妙地擄獲這種“傾向”,借此實現其目的。

我們內心的“傾向”包括,第一,對未來的不安與恐懼。第二,我們與生俱來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殼裏不要動。事實上,悲觀者的本質就是怠惰。他不願努力適應新的事物,也不願改變習慣。無論起床、用餐,以及度周末的方式,都要依照固定的模式進行。

一般而言,悲觀者是吝嗇的。他認為既然每個人都那麼貪婪、墮落,而且千方百計想占人便宜,自己又為什麼必須寬以待人呢?他常常深懷忌妒,隻要聽他說話就知道了。他會吹噓自己過去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還會誇口當年若非某些障礙的阻撓,或者一些腐敗的現象,或者某些無能的家夥比自己還受到重用,他一定會成就更了不起的事業。

相形之下,樂觀者就單純、樸直多了。他容易信賴別人,也願意涉人險境。但其實他也能察覺別人的惡意或缺點,隻是他不願將之視為障礙而猶豫不前。他相信每個人都有優點,並努力喚醒別人的優點。

悲觀者躲在自己的殼裏麵,甚至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認為別人都具有危險性。相反的,樂觀者關心別人,讓別人暢所欲言,給別人時間,觀察對方的所作所為。如此便能夠了解每個人的長處、優點,因而得以團結、領導眾人,共同朝某個目標邁進。卓越的組織者、優秀的企業家以及傑出的政治家,都必須具備這種特質。

此外,樂觀者也比較容易克服困難,因為他會積極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不利的條件轉變成有利的條件。悲觀者則會因為一下子就看到困難而心生畏懼、退縮不前。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隻需要一點想象力,情況就會完全改觀。

每個人都要把心靈的頻率調好,以聆聽辨別出積極消極話語間的差異,進而把消極逐出心靈之外。因為任何難題之解答,總是生於積極進取心態中的。

積極一點吧!煩惱的難題是可以解決的。就算不能徹底解決,起碼我們也能最大限度地處理,使之不致惡化,甚至是從其中汲取人生智慧。不過,我們必須首先能夠積極地掌握自己的生命與思想。換言之,你必須先在主觀上自我主宰,才能不受製於諸多外在的力量。

學會時常給自己歸零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時常的讓自己歸零,因為歸零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解脫,還可以重新認識和塑造自我,以備自己今後可以更好的投入生活。

有這樣一則故事:上帝把1、2、3、4、5、6、7、8、9、0十個數字擺出來,讓10個人去取,並說道:“一人隻能取一個。”人們一擁而上,把9、8、7、6、5、4、3都搶走了。

搶到2和1的人,都說自己運氣不好,得到的太少了。

可是,有一個人卻心甘情願地拿走了0。

別人說他傻:“拿個0有什麼用?”

別人笑他癡:“0是什麼也沒有呀!要它幹啥?”

這個人說:“從0開始嘛!”就埋頭苦幹起來。

他獲得了1,有0就成為10,他獲得了5,有0就成了50。他全心全意地幹著,踏踏實實地向前,他把0加在他獲得的數字後麵,就10倍10倍地增加。他終於成為最富有、最成功的人。

有人把“0”看作一無所有,有人把“0”看作虛無空幻,然而,也有人把“0”看成一個可以無限發展的空間。古龍評價金庸的作品時說:“令狐衝之所以能練就吸星大法這個蓋世神功,是由於他的丹田裏一點真氣也沒有,是一隻空杯子。”看來一無所有並非壞事,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山裏住著一位靠砍柴為生的樵夫,他辛辛苦苦地建造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裏賣,黃昏回家時,卻發現自己的房子著火了。

左鄰右舍都來幫著救火,但是由於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沒有辦法把火撲滅,一群人隻好站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大火終於撲滅的時候,這位樵夫手裏拿著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停地翻找著。圍觀的鄰居以為他在找藏在裏麵的珍貴寶物,都好奇地在一旁觀看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居們發現樵夫手裏隻是捧著一柄斧頭,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樵夫興奮地把木棍嵌進斧頭裏,充滿自信地說:“隻要有這柄斧頭,不久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實耐用的家。”。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與其為過去後悔哭泣倒不如放眼未來。我們每個人都不會真正地輸光,當大火奪去所有時,至少手裏還有那柄斧頭。有了這把斧子,我們就可以從零開始,從頭再來,開創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