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裏的“藍領”
20世紀80年代,商品糧、鐵飯碗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青年男女都認為能擁有這兩個身份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而王中軍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從部隊複員後,王中軍希望能在國家機關工作,並且在父親的幫助下如願進入了國家物資總局。同時,他也沒有放棄自己想上大學的夢想,於是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高中課程,並報考了大學,最後他考上了中央工藝美院的夜大。原來的美術功底再加上準大學生的優勢,王中軍在後來的物資出版社幹得是如魚得水,既是美術編輯又兼任攝影記者。照著王中軍那股子“狠”勁兒,隻要多待幾年,必定有大的出息。可王中軍不這麼想,他要辭職下海自己單幹。王中軍如此“冒險”究竟是為哪般呢?
1980年,為了讀大學,王中軍從部隊回到北京,四年精彩而又短暫的軍旅生活結束了。
走出部隊大門的那刻,王中軍心裏有些不舍,不過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還有更大的理想等著自己去奮鬥,生活仍在繼續,勇士當一往無前。
脫離了部隊的管製,王中軍感覺就像一匹脫了韁繩的野馬。剛回家那陣子,把北京城裏那些好玩的地兒轉了個遍,兒時的夥伴也終於有機會聚在一起,心裏甭提多高興了。不過沒過幾天,王中軍就覺得閑得慌,心裏就搗鼓著整點事情幹,忽然一個想法閃現在眼前:算算自己當兵也四年了,也不知道現在的中學同學怎樣了,作為班長該組織大家聚會一次,聯絡一下感情。憑著老班長的號召力,沒費多大勁兒就把同學們召集到了一起。除了看到很多同學考上了名牌大學之外,更讓他意外的是班裏的女生個個都出落得亭亭玉立。那一刻,王中軍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個莽撞少年,應該有所作為了。
看著同學和朋友進工廠的、進機關的,都成了“公家人”,他卻待在家裏沒事幹,王中軍就覺得“上火”,不能再這樣耗下去了,得想想辦法。因那時候剛剛從部隊複員回來,對國家機關有一種莫名的憧憬,覺得在機關工作再怎麼樣也比工廠好。
琢磨了半天,王中軍覺得能讓自己最快達成心願的方法隻有一個:求老爸幫忙。看著兒子著急的樣子,做父親的自然不能袖手旁觀。王中軍的父親一向是個辦事利索的人,沒過幾天,就給王中軍找到了一個上班的好地兒——國家物資總局。王中軍一聽,心想:“國家機關,行,了不得!這麼年輕就能去那麼好的地方。”王中軍心裏很滿足,就連做夢也笑得合不攏嘴,至於具體職務,愣是問都沒問就答應了。結果,沒上幾天班,王中軍就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上班的第一天,天還沒亮,王中軍就興奮得睡不著了,望著窗外,心裏樂開了花。想想坐在國家機關那個威風,那個氣派,在床上是輾轉反側、激動不已。終於熬到了天亮,王中軍一個骨碌爬起來,翻箱倒櫃地把自己覺得最精神的衣服拿出來穿在身上,洗漱整理了一番,吃完早飯就急匆匆地奔向國家物資總局去報到。
走進物資局的大院,王中軍下意識地深呼吸了一下,整理一下自己緊張的情緒,大步流星地來到了辦公室裏。迎頭正好碰到那裏的負責人,王中軍趕忙上去說明了自己的情況。負責人的視線在王中軍臉上停留了幾分鍾,然後說道:“哦,你就是新來的小王啊,局裏安排你去保衛處工作,要好好幹啊,年輕人。”王中軍一聽是保衛處,也沒想那麼多,好歹是國家機關,保衛處說不定也能有大作為,得好好幹,不能辜負領導對自己的信任。熟悉了情況後,王中軍了解到保衛處其實就隻是管理進出人員,除了是在國家機關上班之外,和看大門的幾乎沒有區別,王中軍一開始的興奮勁兒被打消了一半。
幾個月以後,王中軍又被調到了辦公廳文書處工作,原以為這工作能體麵一些。可是工作以後才發現,這個職務不是做幹部,也不是做文書,每天的工作跟油印工差不多,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印刷、裝訂、打印……當時的打印機還是油墨打印,所以他每天下班回來全身都是髒兮兮的,和從工廠裏勞作回來的工人沒有兩樣,用現在的流行詞來說,充其量也就是個坐機關的“高級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