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舌戰群臣(1 / 3)

克明俊德,

以親九族。

──《堯典》

這裏是楚王宮的高陽殿。金碧輝煌的寬廣大殿上,前後兩排一十六根兩人合抱的大立柱,撐著偌大的四向出水的大屋頂。朱漆的大柱上,用金箔、銀箔、貝殼鑲嵌出栩栩如生的蟠龍、海藻圖案,東西牆壁上彩繪著上古以來神話傳說的壁畫,正牆兩側有楚國曆代先王畫像。大殿的正中,層層踏步之上,在高台設有王位,王位鋪棕熊皮,上覆華蓋、帷帳。王位下玄色地麵上有群臣叩拜的墊座,從前麵高大的竹簾雕花窗門上斜射進來的陽光,把大殿映照得莊嚴肅穆。

懷王端坐在王位上,正與群臣商議君國大事。原來由南後透露給她父親和弟弟的“十萬精兵伐楚”事件,並非空穴來風。這陣,懷王不無憂慮地說:“秦王已命張儀為相,這小子當年在楚國沒撈到油水,被老柱國痛打一頓攆了出去。最近有密報傳來,據說張儀要發兵前來報仇,眾卿以為如何是好?”

莫敖昭朋進言道:“張儀者,何許人也?一個小偷,當年在楚國他……他偷了楚之國寶‘和氏璧’,被柱國昭陽打了一頓。這回當了宰相,老臣也聽說他要發十萬精兵打來,我們還……還是商量商量怎麼應付吧!”

“有什麼好商量的?”柱國昭陽摩拳擦掌,“他怎樣來我怎樣打。上回打他的屁股,這次就敲他的腦袋!”

“老人家,”靳尚頂撞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秦國兵強馬壯,況且秦國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楚與秦鄰,隻可修好,不可為敵。”

令尹子椒附和著說:“靳大夫說得對。當今之世,秦、楚、齊合稱七國三雄,況且秦國地養生息,國富兵強;然我楚國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民生有怨,再要與秦開戰,難免失利,難免失利呀!”

“大王──”太卜鄭詹慢騰騰走出朝班,對他的女婿大王略略施禮道,“近日下臣卜得一卦,西北方紫微星灰冷,暗藏殺機,萬不能戰。上上之策還是與秦永修舊好……”正值此時,屈原與蒙優匆匆走上殿來。見二人禮畢。懷王急切地道:“屈大夫,大家正在商議與秦國是戰是和的大事,我召你來是想聽聽你的高見。”

屈原再一次向懷王拱手行禮,然後轉對眾大臣道:“我想先問列公,秦軍有多少人馬?誰為帥?誰為將?先鋒已到達何地?”

眾人麵麵相覷。

“太卜大人,”屈原走到鄭詹跟前,“想來你是最清楚的了。”

“我也隻是道聽途說。”鄭詹回答。

“隻是聽說?”屈原毫無忌諱地道,“聽說敵人要來,便先轉移家財,堅壁清野,這不是蠱惑人心,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嗎?”

懷王疑惑地站了起來,不悅地問:“有這種事?”

鄭詹掩飾著說:“也不過是小兒子想到鄉下去玩耍,順便帶去一些府上沒用的東西,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噢,”懷王複坐下去,“不足為怪。屈大夫請談正題。”

“好,好。搪塞之詞也還說得過去。”屈原以退為進地道,“再請問大王,是一個拳頭打人有力還是兩個拳頭打人有力?”

“當然是兩個拳頭打人有力。”懷王應答幹脆。

“這就對啦,”屈原回身麵對眾臣,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有個人人皆知的和氏璧的典故?何謂和氏璧?相傳有個楚民叫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普通石頭,他知道石頭裏麵是一塊上等美玉,把它晉獻給楚王。楚王叫一個玉器匠去認,他不識貨,說是塊普通頑石。楚王火了,責怪卞和有欺君之罪,砍了他一隻腳。楚武王即位以後,卞和又去獻寶,武王的工匠照樣不識寶,卞和的另一條腿又被剁去了。後來楚文王即位,卞和還想去獻寶,老頭兒沒有腿腳走不動了,他抱著那塊石頭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知道後,把卞和接到宮中。文王說:‘為一塊石頭如此慟哭,是想討賞?’卞和道:‘不,一塊如此高貴的美玉無人識得,反遭侮辱,我怎能不哭?’文王令工匠將石頭鏨開,果然是一塊頂純粹的美玉。後來雕琢成玉璧,用了卞和的名字,叫‘和氏璧’。和氏璧傳到先王──威王手中已有近四百年了,威王賞給了開疆拓土功勞顯赫的柱國昭陽,這才引出張儀做小偷挨打的故事……”

大殿上鴉雀無聲,都不知屈大夫繞這麼個大圈子說和氏璧用意何在。屈原頓了頓,緩了口氣,話鋒一轉:“齊國就是它山之石,是我楚國最重要的一塊美玉!齊國遠在千裏之外的齊魯大地,與楚無邊界之爭,要製秦,隻有遠交近攻,聯齊抗秦。如果大王出麵,重修蘇秦的合縱,大王擔當了六國的‘縱約長’,那就不是兩個拳頭,而是六個拳頭一齊朝暴秦打去,縱使十個張儀當秦國丞相又能怎樣?”

好大喜功的懷王因“六國縱約長”而大喜,回頭衝柱國昭陽和屈丐征詢地問道:“老柱國、屈大將軍,你們以為屈愛卿的謀略如何?”

柱國昭陽躬首說:“容臣三思。”

屈丐卻直來直去地道:“大王,末將跟隨大王東征西討,打過不少大仗。據末將看來,遠交近攻,聯齊抗秦,再重修六國合縱,的確是對付強秦最好的唯一的辦法。”

“嗯,嗯……”懷王起身,踱了幾步,對幾位“和秦派”大臣說,“你們還有何高見?究竟是聯齊,還是和秦?”

司馬景書、莫敖昭朋、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椒和太卜鄭詹一夥老臣新貴,不約而同地呐呐而言:“三思,三思……”

朝班中走出一氣宇不凡的中年人,儒雅,倜儻。懷王一見,高興地問:“陳軫,說說你的看法。”

“客卿三年,大王待臣義重恩深,”陳軫感慨地道,“臣勿須說,又不得不說。”

“但說無妨。”懷王本也敬重從國外來的這位客卿。

“適才靳大夫說,齊、楚、秦乃七國三雄;令尹大人說秦、楚勢均力敵。”陳軫坦言道,“當今之世,戰國之時,不是秦吃掉楚,就是楚吃掉秦。換個說法:不是楚統一天下,就是秦統一天下。舍此無它,刻不容緩,請大王速作決斷,切莫空談誤國。”

眾臣瞠目,舉座皆驚。

“陳軫,聽話聽音,你是完全讚同聯齊抗秦的了!”懷王欣悅地環顧左右,再問道,“何人還有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