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可惡者,有的人如同蚊蟲在吸你的血以前,還有哼哼呀呀地發一通屁論,以證明他吸你的血,是對你多麼的愛護和關懷雲雲。還要感恩戴德,要不是他挽救你,把你的血吸了,你還有今天麼?
這種人,細品起來,真是人不如鬼。
女吊的追求,是赤裸裸的,絲毫不加掩飾的。她就是打算再一次回到人間來,嚐一嚐真正的人生樂趣,以彌補那已經過去,但很遺憾的一生。所以,她努力尋找一個該死的人作她的替身,半點也不感到難為情。
“討替代”或是“找替身”,確實可算是中國鬼的一種不太好的求生手段。
不過,幸好她每次隻需要一名替死鬼,胃口很小。而且這名替死鬼還有資格再找另一名替死鬼,死死不已的同時,也生生不滅。比起那些踩著別人腦袋,所謂用鮮血染紅頂子的人,簡直小巫見大巫。何況可以輪換著找替代,豈不是尚有一些人情味麼?可是,若碰上愛吃人血饅頭的家夥,那要比女吊狠得多多,必然是永劫不複的命運。
我曾經在小說中,寫過一個水鄉湖區裏溺死的鬼魂找替代的傳說。似乎非正常死亡的人,都得采取這種辦法擺脫困境。否則永遠在陰朝地府裏當一名孤獨的遊魂,無依無靠在湖蕩裏飄泊。
為了使替死的人盡快地失足落水,以便自己脫生,要設計出很多迷惑的魔法。對兒童,化為一隻美麗的蝴蝶,或一隻漂亮的水鳥,使他發生興趣。對青年人,變成二八佳人,動之以情。對那些駕船的、打漁的,則是一條手到擒來的大魚,誘之以利。或者,叫一聲你的名字,你貿貿然地答應了,也終於成了替死鬼。
似乎有些殘酷,然而也不回避殘酷,這應該說是挺光明正大的,因為不假惺惺。
老實講,她全部的野心,最大也隻不過再活一次。她根本不想一朝得意,讓全世界都臣服於她,也不想蕩平一切,隻剩下她一個光杆司令。她從來不發表冠冕堂皇的宣言,來美化她並不體麵的動機;也沒有拉幫結夥,搞個小圈子什麼的。目的單純,隻是想做人!
女吊,其實應該是複仇之神。
有一出戲文,叫做《活捉王魁》,又叫《情探》,就是對負心人的報複和進行懲罰的大快人心的好戲。那敫桂英生咽不下這口氣,上吊死了化為鬼,魂飛相府,也要讓那個背棄她的家夥休想自在。
那白裙曳地,嫋嫋娜娜走來的女吊,是那樣的冷豔絕情,眼裏閃爍著仇恨的光,何其令人怖畏啊!
不過,並非所有女吊,都象敫桂英那樣複仇心切。魯迅先生寫道:“她(女吊)有時也單是‘討替代’,忘記了複仇。”
這倒是女吊性格的或許堪稱可愛的一麵了。
生的欲望壓倒一切,因此,把其它一切,置之度外,這不也有其可敬的一麵麼?
魯迅先生最後總結:“被壓迫者即使沒有報複的毒心,也決無被報複的恐懼。隻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幫閑們,這才贈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舊惡’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這些人麵東西的秘密。”
先生一生,嫉惡如仇,對這些遠不如鬼的人麵東西,那假麵具後的全部卑劣,看得太透太透,這才覺得堂堂正正的女吊,雖是鬼魂,倒能讓善良的人有一點警醒吧?
199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