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的觀賞者關注體育比賽的勝負結局甚於比賽的過程,這並不意味著觀賞者對比賽過程沒有興趣。事實上,觀賞者當然會對正在進行中的體育比賽過程給予特別的關注。然而這種關注不同於參與者的關注。參與者關注的是整個活動過程所具有的生理-心理一體性的意義,即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人的體力、敏捷、智慧、意誌和團隊精神的綜合表象。而觀賞者所注意的主要是活動過程所顯現出來的外觀圖象。由於當代大眾傳播媒介的日益圖象化,當代人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圖象化了。大眾的體育活動從參與轉向觀賞化,實際上也就意味著體育活動走向了越來越高程度的圖象化。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二十世紀最大規模地組織起來的全球性文化活動。這種文化活動的規模和大眾性要依靠大眾傳播媒介的廣泛傳播來實現,而正是傳播媒介的圖象化傾向強化了體育活動的圖象化。一位三十年前的球迷,他最感興趣的可能隻是本市幾支球隊的聯賽。而當今的球迷對全國甲級隊的聯賽可能都大有微詞。如果不是出於愛國熱情和對本省市體育形象的關心,或許他更願意看“歐洲杯”或南美“解放者杯”比賽。道理很簡單,電視為當今的球迷提供了觀賞最高水平比賽的機會,而且從電視中觀看比賽在某種意義上講比現場觀看更有興味,因為可以從最佳角度和距離觀看,因而看得更清晰,而且可以反複播放和觀看精彩畫麵而決不至於有遺漏精彩瞬間之憾。電視實況轉播把體育愛好者引向最高水平比賽的同時,也把體育愛好者的趣味引向了更高程度的圖象化。

從常識的角度看,體育活動圖象化的結果應當說是使體育變得有點象藝術:運動員就象演員進行表演而其他人就象觀眾一樣旁觀欣賞。然而體育畢竟還不同於表演藝術,盡管有的體育項目如藝術體操、冰上舞蹈、水上芭蕾等已經非常接近表演藝術了。體育運動與傳統意義上的表演藝術的最根本差別在於後者是自律的審美形式而前者則不然:體育項目無論多麼象表演藝術,它歸根到底是競技活動,它的所有審美形式方麵的特征都必須服從競技活動的勝負法則和要求。因此,體育活動圖象化的結果並沒有產生一種新的觀賞藝術,而隻是剝奪了體育活動在現實的、感性的意義上提供給大眾的活動性品質。換句話說,體育的圖象化對於大眾而言也是意味著體育活動的消極化。

現代體育活動越是發展,就越是變得觀賞化,其結果是大眾逐漸退入觀賞者的席位,變得內縮和消極化。這種變化的意義在於體育活動的主導驅力改變了:不再是大眾對體育運動的參與需要驅動體育活動的發展,而是大眾對心理刺激和圖象的需要驅動體育的發展。驅力的這種改變導致當今專業性體育運動發展得越來越驚險、刺激,越來越代價高昂,因而越來越遠離了大眾可參與的活動範圍。專業運動員正在變成新的“超人”,而專業體育運動則正在變成大眾可望而不可即的肉身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