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12)(3 / 3)

第三,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濟的和諧統一,最根本的是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會製度。我們無法設想,在一個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但人民利益存在嚴重對立和衝突的社會裏,人與自然的關係會處於和諧狀態。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發展,其一是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關心的良好人際關係。其二是要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其三,必須關注和推進人的全麵發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即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健康素質和道德修養等等。

後記

本書臨近出版,我隻能用百感交集來形容此時的自己,喜悅、忐忑,但更多的是感激!

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每想起我的導師汪信硯教授,我心中充盈的除了愧疚,更多的還是感激!學生愚鈍,但老師並沒有失去對我恩師般的寬容與期望,也並沒有放棄對我嚴師般的教誨與指導,導師的文品和人品都將是我這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滴滴恩情,掛一漏萬,冬日裏的一縷陽光,迷茫時一句看似漫不經心的提醒與鼓勵。但無論如何,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陶德麟教授、朱傳棨教授、陳祖華教授、何萍教授、蕭詩美教授、趙凱榮教授、薑錫潤副教授,學人風骨,他們有之;為師之道,他們持之。他們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哲學學院這幾年的學習使我受益非淺!

我要感謝我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的領導與同事,他們在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給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這份情意更是彌足珍貴!

我要感謝中南民族大學的學術委員會,是他們使本書通過了中南民族大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申請,使得本書能盡快得以出版。我還要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張雅麗編輯為本書出版付出的辛勤的勞動。

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多年來,在我人生道路上給予我默默支持的是平凡的他們。我的先生張迪聰,在我生命的任何困難時期,他都以溫暖寬容的心給予我鼓勵與支持。我還要感謝我的諸多親人、同學與朋友們,他們在我求學的路上給予了我大量的支持和幫助。

更讓我欣慰的是,本書出版之時我的女兒靈溪已經快周歲了,她的每一個微笑都會令我牽掛,她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興奮不已,我希望用這本書作為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我祈望她健康、快樂!作者簡介:楊芳(1975-),女,漢族,湖北黃陂人,中南民族大學社科部講師,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形成的過程及其在社會分工思想史上實現的偉大變革,闡明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考察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在唯物史觀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整個唯物史觀中的地位。

本書最後考察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發展的影響及其在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發展;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當代全球化發展的指導意義;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中國現代化的指導意義。

本書主要內容:第一章是對社會分工理論的曆史回顧。第二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梳理。第三章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分工理論基本內容的論述。第四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特點與地位的分析,是本文的重點部分。第五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的論述,是本文的難點部分:首先,本章第一節分析了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在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發展。其次,本章第二節分析了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與當代全球化的關係,具體分析了社會分工的發展與全球化之間的關係、全球化時代社會分工的發展現狀,以及全球化對社會分工與人的發展的雙重影響。從科學技術和普遍交往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為社會分工與人的發展提供的機遇、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後,本章第三節還分析了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義。本書立足當前的中國社會所處的社會分工的曆史階段,以社會人的發展為價值取向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理論上的規範與引導。關鍵詞:社會分工人的發展全球化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