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珍惜來自父母的嘮叨41(1 / 2)

第八章 明天會更好 回遊產卵的三文魚

當我們在飯桌上品嚐美味的三文魚時,也許我們會想起它們那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

每過4年的10月份,在加拿大佛雷瑟河上遊的亞當斯河段,平靜的水麵會變得熱鬧起來,成千上萬條的三文魚從太平洋逆流而上,來到這裏繁殖後代。銀白色魚身的三文魚在逆流而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猩紅色,因為有太多魚的緣故,整個水麵看起來是一片紅色。

三文魚的一生是讓人驚訝的,它們經曆了太多的磨難。從魚卵開始就會麵臨死亡。每條雌魚大概能夠產下4 000個魚卵,並想方設法將這些魚卵藏在卵石底下,就算如此,還是會有大量的魚卵被其他魚類和鳥類當做美味吃掉。幸存下來的魚卵在石頭下熬過漫長的冬天,發育長成幼魚。春天來臨時,幼魚便順流而下,進入淡水湖中,它們將在湖中度過大約一年的時光,然後再順流而下進入大海。在湖中它們盡管東躲西藏、小心翼翼,但大多數幼魚仍舊逃不過被捕食的命運。科學統計,每4條進入湖中的三文魚就會有3條被吃掉,隻有一條能順利地進入大海。然而危險並沒有在這裏停止,進入了廣袤的大海,也就進入了更加危險的區域。在無邊無際的北太平洋中,它們一邊努力成長,一邊麵對鯨、海豹和其他魚類的進攻,同時還有更加具有危險性的大量捕魚船威脅著它們的生命。整整4年,它們經曆無數艱險和死亡威脅,才會長成大約3千克的成熟三文魚。

成熟之後,一種來自於內在的召喚使得它們開始了歸家的旅途。10月初,所有成熟的三文魚在佛雷瑟河口集結,浩浩蕩蕩地奔向它們的出生地。自河口開始,它就不再吃任何食物,隻全力趕路,逆流而上將消耗掉它們幾乎所有的能量和體力。在路上,它們要不斷地從水麵上躍起以闖過一個個急流和險灘,有些魚很不幸躍到了岸上,變成了其他動物的美食,而有些魚卻在快到目的地之前竭力而亡,和它們一起死去的還有它們肚子裏的幾千個魚卵。經調查得知,最初一個雌魚產下的每4 000個魚卵中,隻有兩個能夠活下來長大並最終回到產卵地。到達產卵地後,它們不顧休息地開始成雙成對地挖坑產卵受精。在產卵受精完畢後,三文魚精疲力竭雙雙死去,結束了隻為繁殖下一代而進行的死亡之旅。又一個冬天來臨了,白雪覆蓋了大地,整個世界一片靜謐祥和,在寂靜的河水下麵,新的生命開始慢慢成長。

三文魚的一生,充滿著危險和困難。它們克服種種困難,躲避無數危險,在生命最後時刻,還要逆水搏擊,回遊產卵,以此來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完美的句號。也許這樣做是遺傳和基因使然,並不是一種自覺的精神意識。但這一現象在我們看來,仍舊令人感動,讓人思索。三文魚的一生,有著非常明確的生命主線:成長,不顧一切艱難險阻地成長;經曆,不管大海多麼危險重重,也要從平靜的湖水遊向大海,去完成生命各個階段所必須經曆的曆程;使命,不管遭遇多少困難和磨難都要完成一生的使命,返回出生地來繁衍後代,哪怕以生命為代價。這一生命主線使三文魚一生變得異常悲壯。

在人類生命的進程中,也應該有非常明確的生命主線,我們該努力成長,不惜一切代價使生命變得成熟,為了成熟,我們應該去經曆,經曆自然、社會、人文和曆史等知識的熏陶,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完美。我們更需要有使命感,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生命的背後有使命存在,或許這些使命各不相同,但從終極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一致的,是為了讓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在更加和諧自然的世界中幸福地生活。也許我們不需要像三文魚那樣以生命為代價,但完成這一使命的精神,應該比三文魚的回遊產卵更加嚴肅和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