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關注]
劉希平(浙江省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
我們之所以將“服務轉型升級、提高育人質量”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主線,一是從需要考慮,社會需要我們教育服務轉型升級,需要我們教育提高育人質量;二是從責任考慮,服務轉型升級、提高育人質量,是我們教育應該和必須擔當起的曆史責任;三是從教育內在發展考慮,服務轉型升級、提高育人質量,是教育發展的動力,也是教育發展的目的。(《服務轉型升級、提高育人質量、全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堅持和推進教育科學和諧發展,必須把發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轉變到科學和諧上來,把教育的工作重心加快轉移到內涵建設為主上來,把育人模式加快轉換到培養一切孩子和一切孩子的全麵發展上來,實現這三個“加快”至關重要。……理念是深層次的東西,理念指導行動,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在2008年全省教育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教育專家視點]
方展畫(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多年來,我們總是想當然地將基礎教育理解為“打基礎”,並且十分狹隘地將所謂的“基礎”局限於“知識基礎”,甚或局限於“學科知識基礎”。因此,課堂教學便成為“打基礎”的主打陣地,學業考試便成為“打基礎”的基本評價方式,而成績便成為“打基礎”成功與否的唯一質量指標。教育決不能是知識的“傳輸帶”,學校決不能是知識的“加工場”,學生也決不能是知識的“接受器”。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不能囿於現有的認識框架和組織體係,必須從轉變理念著手,必須從“轉換育人模式”著手,這需要新的認識視角、新的育人理念、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運作框架。
傅國亮(《人民教育》雜誌總編輯)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找到正確的實施策略和機製,其要點是要解決學生發展的兩個問題:其一,在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問題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二,要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習方式,這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隻有轉變學習方式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而轉變學習方式需要特別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從舊的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機械的、僵硬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體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