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1 / 1)

文廟中,石若蘭在夫子像前默默祈禱著。

方靜師太站在她身後,提醒道:“姑娘,左國城已經來過人了。催促你趕快行動,老衲多次為你開脫過。”

石若蘭麵無血色,對著師太緘口無語。

方靜道:“阿彌陀佛,老衲本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可惜親人身陷敵營,不得不為虎作倀,罪孽啊罪孽。”

石若蘭說:“小女子並非不守信用之人,可是我實在是下不了手……”她說著,眼窩裏淚水涔涔了。

方靜道:“我聽說你與晉王室有殺父之仇,因為報仇雪恨在所不惜,為何到關鍵時刻退縮了呢。”

石若蘭反問:“師太什麼人身陷於絕境,需要你出賣良心呢。”

方靜痛苦地道:“是我的女兒啊。”

石若蘭又問:“出家人何來女兒?”

方靜長歎一聲:“說來話長。那時我還尚未遁入空門,生有一女,隻因丈夫拈花惹草,屢教不改,我心灰意冷,萌生了出家的念頭。誰知十幾年過去了,女兒家遭遇戰亂,跑到寺院來找我,就在我們母女相逢的當天,一夥匈奴兵闖了進來,被他們押作了人質。”

石若蘭苦笑一下,自嘲地說:“我和你的情況不同,我是自己把自己賣了。”

方靜道:“姑娘,事已至此,沒有後悔藥可賣,你還是好自為之吧。”

石若蘭說:“現在胡兵圍城,師太你也要注意才是。”

方靜茫然道:“老衲風燭殘年,隻盼晉陽平安無事。”

石若蘭無語。方靜再道:“姑娘,上蒼保佑,老衲化緣去了。”

石若蘭目視著方靜的背影,仍然無語。

她習慣於行屍走肉的生活了。當初劉琨盧諶在石祟大難當頭,救下了石若蘭的性命。隻是若蘭報仇心切,從祖逖家獨自出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晃十年過去了,姑娘早就開始麻木起來。她沒有親人了,想劉琨對她的情成了心靈深處的慰藉。作為罪犯的女兒,她隻能隱名埋姓,在劉淵的軍中苟且偷生。當劉聰告訴她能夠與劉琨見麵時,她毫不遲疑地同意了,今生還能和劉琨相見,還有什麼樣的代價不能付出呢。這樣她不僅能脫離苦海,還能夠在臨死的時候見到心愛的人,死就變成了一件快慰的事情。

她終於如願以償了,當她心中生長新的快樂、新的希望的那一瞬,注定又將掉進矛盾和痛苦的深淵。她怎麼能親手去害劉琨,殺這個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呢!

她千辛萬苦地來到晉陽,一顆受到傷害的心,卻不能與心愛的人訴說。她想,不管以後如何,先幫劉琨度過這道難關再說。在這場與晉陽百姓性命攸關的爭戰麵前,她隻能站在劉琨的一邊。

即使是這樣,大家也是生死未卜啊。既然如此,自己的命運更不能聽命於人了。

院中的鬆樹巍然挺立,對人間的苦難悲情保持著達觀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