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想出了一條妙計(2 / 2)

在這封請降書中,周魴精心炮製了幾個理由,以取信於曹休。

第一,周魴將孫權描述為刻薄寡恩、心狠手辣之人。前任王靖事泄伏誅,令周魴有兔死狐悲之感。

第二,周魴獅子大開口,找曹休索要將軍印、侯印各五十個,郎將印一百個,校尉印、都尉印各二百個,將自己及部屬包裝成唯利是圖之徒。

第三,周魴透露了東吳及孫權的一些重要軍事機密。

周魴的信中幹貨很多,曹休果然如獲至寶,信以為真,在向曹叡彙報邀功後,立即按照與周魴的約定,率兵十萬,向皖縣進發。

曹休言之鑿鑿,曹叡也上當了。但為穩妥起見,曹叡另派司馬懿和賈逵分兵兩路,與曹休呼應,既可大張聲勢,擴大戰果,也可預防萬一,及時接應。

曹休領兵到了皖縣,卻發現東吳第一帥才陸遜早已布置好重兵在等著了。陸遜原本鎮守荊州,孫權為了確保這一仗必勝無疑,特意將自己最為信任的陸遜從荊州召回,秘密主持殲滅曹休的關鍵戰役。

這一招就是孫權讀書學來的,模仿的是戰國時期秦趙長平大戰的案例。當時,秦國明著派大將王齕領軍,暗地裏卻偷偷讓秦國第一戰神白起主持大局。等到趙軍發現後,為時已晚。趙軍主將趙括指揮不當,趙軍全線崩潰。此後,白起將趙國投降的四十萬精銳士卒全部坑殺。這一戰,被稱為整個戰國形勢的轉折點。經此一戰,秦國一統天下的大趨勢已經無可阻擋,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詳見心理說史之《心理戰國》係列)

孫權將殲滅曹休視為自己登基為帝的獻禮之戰,自然也將陸遜視為東吳的戰神白起。

陸遜自統中軍,令朱桓、全琮為左右都督,分頭迎擊曹休。決戰之前,朱桓量形度勢,向孫權獻了一策,說:“曹休不過是占了宗親身份的光,並無真才實學,故而此戰必敗。他一敗退,隻能從夾石、掛車這兩條路逃走。這兩處地勢險要,我願意和全琮各自領兵埋伏,以克全功。”

孫權對陸遜完全放權,於是讓陸遜做決定。陸遜想了想,否決了朱桓的建議。

曹休明白自己中了周魴的詐降之計,本該立即撤兵。但一來他已經鼓噪在先,如果無功而退,勢必顏麵掃地。二來他自恃兵力雄壯,不至於輸給東吳。於是,曹休悍然挺進,以圖挽回顏麵。

雙方在石亭展開激戰,曹休哪裏是陸遜的對手,很快就潰不成軍。曹休急忙帶著殘部往夾石撤退,陸遜指揮吳兵追擊。

幸好曹叡派出了兩路接應人馬。賈逵及時接應曹休,好歹讓曹休保住了一條命,逃了回去。

但是,這一次受騙上當後慘遭失敗的打擊對曹休是致命的。他在羞憤交加中因背癰潰爛發作而死。

陸遜先在猇亭擊潰劉備,又在石亭擊潰曹休,經由這兩亭之戰,陸遜達到了他這一生中的頂峰。而孫權也再一次取得了對曹魏作戰的重大勝利,為自己的登基造足了氣勢與聲威。

如果陸遜事先聽從朱桓的建議,在夾石預先伏兵,曹休在劫難逃,東吳的勝果會更加輝煌。當然,相對於最終的勝利來說,陸遜的這個保守式失誤,隻能算是小小的瑕疵,無關宏旨,無傷大雅。不過,我們從中也可以領悟到,任何一個人,一旦功名加身,就會變得保守謹慎,很難重現一無所有時的甘冒風險。陸遜是如此,誰人又不如此呢?

孫權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最想要的勝利,但是他思前想後,覺得還是缺一樣東西。他還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證明自己登基為帝的合法性。

曹丕托名禪讓解決了這個問題。劉備借勢自己的漢室宗親身份,打著繼承漢嗣的旗號,也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孫權無從禪讓,也變更不了自己的身份,他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合法性的問題呢?

……

心理感悟:人類社會的一切世俗智慧,都寫在了曆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