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親蒙縻藏反擊羅刹(3)(3 / 3)

撇開那些園覺妙智等優美之詞,元世祖封給八思巴的尊號,實際上包括兩個內容,一係為大元帝師,管理包括漢人佛教和尚在內的全國佛教事務,是全國佛教的領袖;一係大寶法王,有管轄西藏地區行政事務的權力。明成祖封賜哈力麻的尊號,也包括“大寶法王”和“領天下釋教”這兩方麵的內容,哈力麻既是管轄藏地事務之法王,又是天下佛教之領袖。但與元朝有區別的是,明帝在西藏地區不止封了大寶法王這一個法王,還封了昆澤思巴等七位番僧為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闡化王、讚善王、護教王、闡教王、輔教王,皆與大寶法王一樣賜予印誥,這七位法王也是西藏地區他們各自轄束地區之王,這七位法王或係大國師,或係灌頂國師,也是本地區佛教領袖。而且大乘法王也和大寶法王一樣,有“領天下釋教”之權。實際上,不管是大寶法王,還是大乘法王,都沒有管轄中原漢族廣大地區佛教弟子的權力,他們隻不過是擁有管轄西藏番僧之權而已,且分別隻能管轄自己所轄的部分藏區番僧之權,比元朝八思巴帝師及其繼承人之權力,大為削弱。

順治帝所封五世達賴的尊號,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與元製相比,達賴之權有所縮小,因為他不能像八思巴那樣擁有管理全國佛教的權力,此處的“所領天下釋教”,其藏文的意思乃係“在一個廣大的範圍內”,而與“天下”有區別,即不能管轄廣大漢族地區的佛教弟子,並非全國佛教之領袖。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86頁。但是,與明製相比,順治帝授予他更大的宗教權力,使他的管理範圍擴大了很多,他是整個藏族地區(西藏、甘青藏區、川康藏區)佛教的領袖,而不像明朝八大法王實際上隻是本人所轄藏區的佛教領袖,而且他還是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的宗教領袖。可是,另一方麵,他與明代八大法王分係本人轄束地區之法王,是行政事務的領袖,又不一樣。達賴沒有管轄藏區行政事務之權,非藏王,而隻是藏區的宗教領袖,政教是分離的,皇上將轄地政務之權授給了顧實汗。

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封號的第二個部分是:“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是襲用百餘年前俺答汗贈與三世達賴的尊號,隻不過將“識一切”改為“普通”而已,即尊達賴為佛教中“達到最高成就的、超凡入聖的海上師”。

順治帝冊封顧實汗的金冊金印,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的。冊文全文為:

“帝王經綸大業,務安勸庶邦,使德教加於四海,庶邦君長能度時審勢,歸誠向化,朝廷必加旌異,以示懷柔。爾厄魯特部落顧實汗,尊德樂善,秉義行仁,惠澤克敷,被於一境,殫乃精誠,傾心恭順,朕甚嘉焉,茲以金冊印封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爾尚益矢忠誠,廣宣聲教,作朕屏輔,輯乃封圻,如此,則帶勵山河,永膺嘉祉,欽哉。”③《清世祖實錄》第74卷第19頁;第19、20頁。

金印的印文是:“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印”。帝命將金冊金印交與伴送達賴回藏的侍衛喇嘛、內大臣囊努克、修世岱等齎往西藏,賜予顧實汗。③

順治帝賜予顧實汗的冊文,最關鍵的一句話是:“爾尚益矢忠誠,廣宣聲教,作朕屏輔,輯乃封圻”,這句話表明了,帝是將管轄藏區軍政事務之權,授予了顧實汗,正式承認顧實汗是藏區之汗,是藏區軍政事務的領袖。

五世達賴的入朝和顧實汗的進貢,順治帝對達賴的殊禮相待,皇上對達賴和顧實汗的冊封,這一切對大清國,對清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地區的關係,對西藏佛教和達賴喇嘛,對顧實汗,都產生了強大影響,都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第一,為西藏隸屬清朝中央政府創造了良好條件。此時西藏雖然歸顧實汗統轄,番僧藏民信仰達賴,但達賴和顧實汗的朝貢和清帝的冊封,表明了二者之間已經是君臣關係,西藏已成為清之藩屬,這對康熙中葉以後至乾隆年間,西藏直隸清朝中央政府,準備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第二,對鞏固顧實汗在藏區的統治起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顧實汗圖魯拜琥固然英勇善戰,足智多謀,故能連敗敵軍,消滅地方強大土司,擒殺藏巴汗,統一了西藏及青海和甘肅四川西康的藏族地區,但畢竟是兵少地廣,敵酋林立,還需經過長期艱苦鬥爭,才能鞏固統治。中原王朝之帝,一向是“天下共主”,能得到清帝的承認和支持,對穩定藏區將產生重大影響,何況藏地八大法王及若幹國師與西天佛子,皆係明帝封授,現明亡清興,若能為清所助,則法王、國師、西天佛子失去“天下共主”支持,便難以滋生事端,因而顧實汗竭力與清和好,多次進貢,清帝亦優禮相報,並冊封圖魯拜琥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即藏汗,承認了顧實汗對西藏的管轄權。這對顧實汗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權力,起了很大的影響,為他及其後人尊為藏汗數十年,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