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1 / 2)

我一直以為唐遠誌會成為一個小說家。那時候,他還在大學讀書,我在《河池日報》副刊做編輯。他寫了一大堆小說並以師弟的名義寄給我。現在已經回憶不起他所寫的內容,卻記住了他翩翩起舞的文字。那些文字有特別的順序,有寫者對它的崇拜與熱愛,和報紙語言不同,是詩意的、天然的,或者說是有意境的。因為文學的原因,我和他一直保持著聯係。但是,他剛剛在文學的跑道上起跑,忽然就閃了。有人說他沉溺於愛情,有人說他下海經商,有人說……後來經多方核實,才知道他進政府部門做了秘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他在辦公室裏巧遇。彼此不經意地一瞥,我就發現他的眼神裏已經沒有文學,表情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絕對不是傲慢,也不是忽略,而是跟文學無關的局外眼神。文學前輩隻要看見這種眼神,十有八九會為之惋惜,因為任何的“靈光一閃”,都有可能是好作家出現的信號。然而,我卻暗自高興,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真正熱愛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私心:自己不願仕途,卻希望朋友去為人民服務,也包括為自己服務。這麼期盼了十多年,遠誌雖然在仕途上有小小的進步,卻與文學對仕途的想象還有距離。某一天,他從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裏,找到我的手機號碼,給我掛了一個電話,說他就要回縣文聯工作了。飛了一圈又回到原點,他信誓旦旦,說自己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講話稿、總結報告和典型材料,現在要專心致誌地寫作了。我說好呀,許多人都是因為幹不了別的再回頭寫作的。我就聽見一個退休幹部擲地有聲地說,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地寫作了。也聽見過下海經商的某兄血本無歸之後說,其實虧本也是寫作的體驗,把這個經曆寫出來就是一本名著。還聽見某個腐敗分子說,關進去之後終於可以認真地思考和寫作了。他們都有寫作的原動力,卻忘記了寫作還需要精力、體力,甚至虔誠。而這幾方麵的條件,遠誌都還具備。果然,之後不久,我就在《詩歌月刊》、《花城》和《河池日報》等報刊上讀到了遠誌的詩歌。隻是他不再叫遠誌,而叫“八兩”(筆名)。他的詩大都口語化,寫日常生活,寫街頭小景,寫揮不去的鄉愁。開始,我以為他隻是把寫詩當作消遣,是暫時的插曲。卻不想,他一寫竟寫出了厚厚的一遝。在傳統的文學模式裏,詩歌本是狂放的產物、激動的後果,是熱血的沸騰。但在遠誌這裏,詩歌卻是過了青春期之後的冷靜。他的文字再也沒有華麗和衝動,而是徹底的樸實,仿佛日記。快餐、路燈皆可入詩,親人朋友紛紛來到紙上。一個夢,一次洗澡,一回醉酒,或剃剃胡須、凝視兒子,或者閱讀,他都不會放過升華的機會。煙火氣愈來愈重,不切實際的想法漸行漸遠。昔日被稱為象牙塔裏的詩歌,曾經與高雅同義的詩歌,被遠誌降下來,再降下來,成為生活的記錄、細節的咀嚼、事件的沉思、個人的體驗。在遠誌的所有詩歌中,最讓我怦然心動的是《我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親愛的朋友如果我百年之後/請不要把我扔在荒野那樣我會/腐爛最後變成泥土/我的消失/將毫無意義/請遵照生態建設的要求/對我進行妥有太多的脂肪/請把我的肉體分給那善利用/我有一米七四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