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天有四時——春、夏、秋、冬,而古時社會生活中,人們有時根據需要稱之“五季”。為什麼多了哪一季呢?多的是夏天裏的“長夏”這一季。其實所謂長夏,就是指夏季的農曆六月。所以說:人人皆有長夏胃氣的脈,並且正常的情形應該為微軟弱的脈。凡是這種脈,反映或表現出人是無病的。如果不僅是其脈弱無力,而且又缺少柔和之胃氣,凡是屬於這種情形,反映或表現出人的脾髒有病。如果是見胃氣的代脈,主死。如果是軟弱脈中兼見沉石,是長夏見冬脈。這是火土氣衰而水反侮的現象,故到了冬天人就會發生疾病。如果是其脈弱太甚,現時就會發生疾病。如果是脾旺於長夏,故長夏髒真之氣濡養於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氣。
診秋天胃氣之脈,就能知道人是有病,或者是無病
胃氣之脈,其反映或其表現是怎樣的呢?
人人都會有秋天胃氣的脈,正常的應該是輕虛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脈。凡是這種脈,反映或表現出人是無病的。不論是誰,如果是脈不僅見輕虛以浮,而且又缺少柔和之胃氣,凡是屬於這種情形,反映或表現出人的肺髒有病。凡是脈見純毛而無胃氣的髒脈,就主死亡。如果是毛脈中兼見弦象,這是金氣衰而木反侮的現象,故預測到了春天人就要生病。如果是弦脈太甚,現時就要發生疾病。如果是肺旺於秋而居上焦,故秋季髒真之氣上藏於肺,肺主氣而朝百脈,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皆自肺宣布,故肺主運行營衛陰陽之氣。
診冬天胃氣之脈,就能知道人是有病,或者是無病
人人都會有冬天胃氣之脈,正常的應該是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脈。凡是這種脈,反映或表現出人是無病的。不論是誰,如果是脈不僅見沉石,而且缺少柔和的胃氣,凡是屬於這種情形,反映或表現出人的腎髒有病。凡是肺見純石而不柔和的髒脈,主死。如果是沉石脈中兼見鉤脈,是水氣衰而火反侮的現象,故預測到了夏天就會發生疾病。如果是鉤脈太甚,現時就會發生疾病。如果是腎旺於冬而居人體的下焦,冬天髒真之氣下藏於腎,腎主骨,故腎藏骨髓之氣。
總之,以上所說的一些有關春、夏、秋、冬的胃氣之脈,其內容來自《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其原文為: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日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無胃日死,胃而有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髒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日平,鉤多胃少日心病;但鉤無胃日死,胃而有石日冬病,石甚日今病。髒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長夏胃微耎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脾病;但代無胃日死,更弱有石日冬病,弱甚日今病。髒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病;但毛無胃日死,毛而有弦日春病,弦甚日今病。髒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冬胃微石日平,石多胃少日腎病;但石無胃日死,石而有鉤日夏病,鉤甚日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八、各種疾病摸脈便知
例如:頭痛,足脛痛,肩背痛,病是在內還是在外,中醫先生或曰中醫大夫,一摸脈就能摸出來。
診脈或曰摸脈,就會知道是頭痛。用古人的話來說,就叫做:“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日頭痛。”意思是說,一摸脈,寸口脈太過,而又來不及識別病,尤其是“寸口脈應手而短”,是主頭痛。
診脈或摸脈,就會知道足脛痛。用古人的話來說,就叫做:“寸口脈應手而長,主足脛痛。”意思說,凡是屬於“寸口脈應手而長”這種脈象,是主足脛痛。
診脈或切脈,就會知道是肩背痛。用古人的話來說,就叫做:“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日肩背痛。”意思是說,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一摸脈,寸口脈應手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
切脈或曰診脈,就會知道病是在內,還是在外(指人體內外)。用古人的話說,就叫做:“寸口脈沉而堅者,日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日病在外。”意思是說,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切脈或診脈,寸口脈沉而堅硬,主病在內的;而寸口脈浮又盛大,主病在外的。
摸脈或診脈,就會知道是寒熱、疝瘕少腹痛。用古人的話說,就叫做:“寸口脈沉而弱,日寒熱及疝瘕少腹痛。”意思是說,一摸脈,或一切脈,是寸口脈沉而弱,凡是此脈象,主寒熱、疝瘕少腹痛。
切脈或號脈,就會知道有積痛。用古人的話說,就叫做:“寸口脈沉而橫,日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意思是說,切脈或號脈,寸口脈沉而橫居。凡是屬於這種情形的脈象,其反映或曰表現,就是腹中有橫積,就會使人疼痛。
號脈或摸脈,就會知道是久病,還是新病。用古人的話說,就叫做:“脈不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意思是說,一號脈或摸脈,脈象小弱而澀,是久病;而脈象來滑利浮而疾數,為新病。
摸脈就會知道是“疝瘕少腹疼痛”、“病風”、“痹證”、“脾胃有熱”、“脹病”等。用古人的話說,就叫做:“脈急都,日疝瘕少腹痛。脈滑日風。脈澀日痹。緩而滑日熱中。盛而緊日脹。”意思是說,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摸脈或號脈,凡是屬於脈來緊急,主疝瘕少腹痛;脈來滑利,主病風;脈來澀滯,主痹證;脈來緩而滑利,為脾胃熱,主病熱中。脈來盛緊,為寒氣痞滿,主脹病。
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來自《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其原文為: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日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日足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日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日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日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日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日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日寒熱。脈盛滑堅者,日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日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日疝瘕少腹痛。脈滑日風,脈澀日痹。緩而滑日熱中。盛而緊日脹。
九、脈與病的陰陽相一致
陰陽是自然界規律變化的根本,自然界中的一切,都離不開陰陽。既然如此,人的脈與病也是有陰陽的
中醫大夫診脈或曰摸脈,心是屬於陽,如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一般說來,其病是比較容易愈的;而如果是脈與疾病之陰陽相反,如陽病見陰脈,陰病見陽脈,一般說來,其病是比較難愈的。
脈與四時相應為順,如春弦(指脈象而言)、夏鉤、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無什麼危險;但是,如果是脈與四時相反,及不間髒而傳變的,其病難愈。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如果是臂多青脈,乃血少脈空,外寒襲人而使絡脈凝滯,故為脫血。
如果是皮膚緩而脈來澀,主氣血不足,故為倦怠懈惰的解□證,臥而安靜。
如果是皮膚發熱而脈象盛大,是為火盛於內,主脫血。
如果是皮膚澀而脈象滑,陽氣有餘於內,故為多汗。
如果是皮膚寒而脈象細,陰寒之氣盛於內,故為泄瀉。脈見粗大而皮膚常熱的,陽盛於內,為熱中。
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來自《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其原文為: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日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問髒,日難已。臂多青脈,日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儕。安臥脈盛,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盡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
十、“五髒”脈正常與不正常有何不同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人體內的“五髒”心、肝、脾、肺、腎,各自的脈來時,均有不同的反映或表現。盡管是這樣,“五髒”心、肝、脾、肺、腎,其共同之處無外乎三種不同的情況:平脈、病脈、死脈。
心脈,基本上可分為三種情形:平脈、病脈、死脈。
所謂“平脈”一就是指正常無病的心脈。其特征是:圓潤像珠子一樣,相貫而至,這反映或表現出心髒的平脈。並且因為心主火,所以,夏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鉤。
所謂“病脈”,用古人的話來說,就叫做:“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日心病。”這裏說的“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意思是說,有病的心脈來時急促相仍,數之中有一至似低陷而不應指,這是心的病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