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我想聽聽六經厥症的病狀。
岐伯回答說:凡是人體太陽經發生厥症疾病,就會使人頭部浮腫而沉重,人的兩足不能行走;若是厥氣上逆擾及神明就會使人發生眩暈而倒地。凡是人體陽明經發生厥症疾病,就會使人因為陽熱方盛,發為癲病,欲狂走呼叫;也會使人腹部脹滿,不得安臥,麵赤而熱;神明被陽熱所擾,使人出現妄見怪異或妄言亂語的症狀。凡是人體少陽經發生厥症疾病,就會使人突然發生耳聾;使人頰部腫起而發熱,脅痛;使人兩腿運轉失靈。凡是太陰經發生厥症疾病,就會使人腹部脹滿,大便不利;出現不欲飲食,食則嘔吐;還會使人不得安臥。凡是少陰發生厥症,就會使人出現口幹、小便赤、腹滿心痛等症狀。厥陰經發生厥症,就會發生少腹腫痛、腹脹、大小便不利;還會出現喜歡曲膝而臥;會使人前陰攣縮而腫起;使人足脛內側發熱。其厥症的治療,凡是邪氣盛的,就用瀉法;凡是正氣虛的,就用補法;凡是邪氣既不太盛正氣也不甚虛的,就從其本經取穴治療。
總之,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來自《黃帝內經》“厥論篇第四十五”。其原文為: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陽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帝曰:善,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眗仆。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麵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嗔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幹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內熱。盛則瀉之,虛則利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六、經氣厥逆的症狀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其疾病中的厥病,亦包括經氣厥逆之疾病在內,其症狀或表現,則各有不同。
經氣厥逆,可作這樣歸納概括性的認識: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足太陰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是發生小腿拘急痙攣,心痛;會牽引腰部。那麼怎樣進行治療呢?治療當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足少陰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是使人感到腹部脹滿,上麵嘔吐,下麵泄利清稀。這種症狀應怎樣治療呢?治療當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蹶陰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是使人發生攣急腰痛,人腹虛滿,小便不通,出現胡言亂語。這種症狀應怎樣治療呢?治療當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足三陰經脈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會發生大小便閉結不通,手足寒冷,如果極為不好,會使人三天內死亡。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足太陽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會使人身體僵直而撲倒,嘔血,經常鼻出血。這種症狀應怎樣治療呢?治療當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其足少陽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是其筋骨關節不利,腰部不能活動,項部也不能左右回顧。不僅如此,如果又兼發生腸癰,就會成為不可治療的危症,如果再發生驚厥,就極為不好,就會死亡。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發生陽明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則是喘息咳嗽,全身發熱,容易發生驚駭,並且會發生鼻衂、嘔血。
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及其精神實質,來自《黃帝內經》“厥論篇第四十五”。其原文為:
太陰厥逆,□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切,治主病者。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衂嘔血。
七、手太陰厥逆的疾病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手太陽厥逆這類的疾病,歸納概括說來,則大體上是這樣的: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患有手太陰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病人胸中脹滿而咳嗽,常常嘔吐涎沫。其治療應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患有手心主和手少陰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病人心痛連及咽喉,全身發熱。這種症狀非常不好,屬於不可治的死症。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患有手太陽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病人耳聾不聞,眼中流淚,頭項不能左右回顧,腰不能前後俯仰。其治療應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患有手陽明經和手少陽經的經氣厥逆之疾病,其症狀或表現,病人患喉部痹塞,咽部腫痛,頸項強直。治療應取其本經主病的俞穴進行。
總之,以上所說的手太陰厥逆之類的疾病,其內容及精神實質,來自《黃帝內經》“厥論篇第四十五”。其原文為: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太陽厥逆,耳聾,涕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痙,治主治者。
第五節“五髒”疾病傳變,必死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其“五髒六腑”之疾病的傳變,必死。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疾病的傳變,是先傳其所勝之髒。
“五髒”中的心病先出現心痛;一般說來,一日病傳於肺,會使人咳嗽;三日病傳於“五髒”中的肝,會使人脅肋痛;五日傳於“五髒”中的脾,會使人痞悶閉塞不通,身體疼痛而沉重;如再過三日不愈,“五髒”已病四髒,則多主死亡,冬天死於半夜,夏天死於日中。
“五髒”中的肺若先病,則發生喘息咳,三日病傳於肝而會使人脅肋脹滿疼痛;又一日病於脾,會使人身體沉重疼痛;又五日病傳於胃,會使人胃部脹滿;如再過十日不愈主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日出之時。
“五髒”中的肝若先病,則會使人頭目眩暈,脅肋脹滿;三日病傳於脾,會使人身體重痛;又五日病傳於胃,使人胃部脹滿;又三日病傳於腎,會使人腰脊少腹疼痛,足脛發疼;如再過三日不愈,則主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吃早飯的時候。
“五髒”中的脾若先病,則會使人身體沉重,一日病傳於胃,會使人胃部脹滿;又二日病傳於腎,會使人少腹腰脊疼痛,足脛發疼;又三日病傳於膀胱,會使人背部脊椎兩側豎筋疼痛,小便閉而不通;再過十日不愈,則主死亡,冬天死於夜深人定之時——亥時,夏天死於早晚吃飯的時候。
“五髒”中腎若先病,則會使人少腹腰脊疼痛,脛部發疼,三日病傳於胃,會使人腹部發脹;又三日病傳於肝,會使人兩脅脹痛;如再過三日不愈,則主死,冬天死於天亮的時候,夏天死於黃昏的時候。
以上所說的“五髒六腑”之病的傳變的內容,來自《黃帝內經》“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其原文為:
夫傳病者,心病先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咳嗽,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痰;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疼;三日背肥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腎病少腹腰脊痛,□痠;三日背肥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第六節“六腑”疾病傳變,必死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人體內“六腑”疾病的傳變,會使人死亡。其內容意思,概括說來,大體上可作分為幾種情況:
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凡是人體內的“六腑”——若胃發病,就會使人的腹部脹滿。五日病傳於“五髒”中的腎,會使人的少腹腰脊疼痛,脛部發疼;又三日病傳於膀胱,會使人背部筋骨疼痛,小便閉塞不通;又五日病傳於脾,會使人身體沉重;如再過六日不愈,則死亡,冬天死於半夜以後,夏天死於中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