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葉向真:父親葉劍英的重大抉擇(2 / 2)

孫中山屢受國內軍閥勢力的欺騙和打擊,在關鍵時刻一些標榜支持孫中山革命、建立共和國的外國勢力紛紛背叛,幾次落難他鄉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他清醒地認識到: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就無法取得革命的勝利。於是孫中山倡導“聯俄聯共”,決心在俄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

東征討伐陳炯明,黃埔結緣蔣介石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籌辦黃埔軍校,廖仲愷先生受孫中山先生委托,建立了20個人組成的籌備組,其中有蔣介石和我父親。我父親受命負責招生及選拔教員等工作。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我父親任副教育長,負責製定了全校各科係課程。由於需要打擊陳炯明反革命武裝,黃埔軍校開學前他帶部隊參加了“東征”。

父親在黃埔軍校跟蔣介石結下了非常好的友誼,成為蔣介石的嫡係和親信。蔣介石非常信任父親,他規定任何人不得佩劍或佩槍進入他的臥室,隻有父親可以例外。蔣介石非常欣賞和器重父親,在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時,他任命我父親做他的第2師師長。

那個時候父親在國民革命軍中已經是高官了。他跟我講當時他任2師的師長,同時還兼著兩廣的鹽務總管。廣東廣西收鹽稅的官位是一個肥差,掙錢不費吹灰之力,幹一兩年100萬美金就有了,那時的100萬美金相當於當今幾個億的收入。他行軍的時候前頭是一匹馬,後頭是一個轎子,還有一個班的士兵跟著。父親不想騎馬的時候就可以坐轎子。挑夫前麵挑著丹麥的餅幹、煉奶和咖啡,後頭擔著威士忌和白蘭地洋酒。有時遇上沒有水洗手,父親就用白蘭地酒倒出來消毒。當時很多人仰慕他的位置,希望能夠有一天也像他一樣風光。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圍剿共產黨,在南京對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進行了“四一二”大屠殺。

人民的鮮血驚醒了父親,他震驚地看到蔣介石為了自己統治中國的個人目的,不惜屠殺革命力量的暴行,他痛苦地思索了三天三夜,最終決定放棄高官厚祿,離開蔣介石,並通電反蔣。

父親在中國革命最低潮的時候,在共產黨最困難的時候,毅然決定脫掉皮鞋穿上草鞋,追隨中國共產黨走向井岡山,去完成解放全中國的革命大業。

毛澤東評價我父親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父親也在自己的一首《題畫竹》詩中言道:“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今天的時代,人們生活富裕而安定。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仍然要麵對人生的抉擇,要選擇人生的道路。然而,物質上的極大富裕並沒有必然帶來精神生活的充實。父親當年放棄的高官厚祿,竟成了現在一些年輕人所追求的人生價值。

有人會說,時代已經不同了,父親他們講的那些戰爭年代的故事已經過時了。我卻說,父輩們一心為公,奮不顧身,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永遠都不過時。

父親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客觀上是人人為我,所以主觀上要我為人人,這個社會及國家才能凝聚、才能和諧,人們才能夠真正安居樂業。

我如今也已步入老年,作為一個老人,我希望看到有誌的年輕一輩在人生道路上能有一個正確的選擇,走出自己光輝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