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兩個得意下屬,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是李元度。而李鴻章和李元度不同的結局,頗有令人深思之處。
當年曾國藩在衡陽訓練湘勇時,李元度帶五百多平江勇投奔曾國藩。曾國藩率領湘勇轉戰江西,處處碰壁時,李元度率領的平江勇是曾國藩的摯天柱。李元度在湘勇裏功不可沒。曾國藩和李元度私交也頗不錯。曾國藩在鹹豐八年二月寫信給九弟,同意和李元度結成兒女親家。曾國藩在信中說:“次青、李元度,非常之才,帶勇雖非所長,然亦有百折不回之氣。其在兄處,尤為肝膽照人,始終可感。”
從私上說,曾國藩和李元度的關係非同一般,從公上說,李元度在湘勇裏功勞不小,但曾國藩沒給李元度在皇上麵前保一官半職,李元度有些沉不住氣,滋生了不滿情緒。曾國藩回藉守喪期間,李元度和杭州知府王有齡拉上了關係。從此,曾國藩和李元度之間蒙了一層陰影。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父親有深交,況且曾國藩特別欣賞李鴻章的才幹。曾國藩幾次走入困境,都是李鴻章幫他出主意才得以解脫。曾國藩主持過多次鄉試,門生很多,但真正的授業門生隻有李鴻章。可見,曾國藩和李鴻章的關係也非一般。
正因為李鴻章自恃和曾國藩關係深厚,當李元度失徽州,曾國藩要向皇上參劾李元度時,李鴻章替李元度說情,曾國藩十分惱火。李鴻章對恩師一意孤行,不給他一點麵子,也大為不滿,由此兩人也有了隔閡。
李鴻章替李元度說情遭曾國藩拒絕,覺得曾國藩太不近人情,一氣之下,悄悄收拾東西和李元度連夜離開了曾國藩。對李鴻章的不辭而別,曾國藩極為不滿,而且十分生氣。
李鴻章和李元度雖然都是負氣並且是同時離開曾國藩,但最後結果卻截然不同。李鴻章因為這次矛盾反而深受曾國藩器重,曾國藩保舉他做了淮軍統帥。而李元度和曾國藩的矛盾愈來愈深。後來,皇上補授李元度為浙江按察使的上諭傳到曾國藩的大營時,曾國藩頓時氣憤填胸,立即給李元度羅列了三大罪狀,上奏朝廷,大有非把李元度參倒不可的決心。
李鴻章和李元度都是曾國藩私交甚深的下屬,為何厚此薄彼?其原因並非李元度丟了徽州。就算李元度不丟徽州,曾國藩和李元度的關係總有一天會要決裂。
李鴻章離開曾國藩後,曾國藩的政治對手多次邀請李鴻章,並許願向皇上保以重任,李鴻章都沒有動心,沒有倒向曾國藩的政治對手們一邊。而李元度離開曾國藩後,便很快就投向了王有齡。被曾國藩疏遠之後,李鴻章仍然忠心不改,使曾國藩徹底改變了對李鴻章的看法。曾國藩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把李鴻章接到了自己身邊。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談起曾國藩對兩李的不同態度時,朋友說,這就是官場。我對官場知之甚少,對朋友的話似懂非懂,但聯想到古代、當代乃至現代及我身邊一些人的官海沉浮,覺得朋友用“官場”二字自有幾分納人尋味。
一九九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