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e時代的文學革命(1 / 1)

網絡文學借助高科技的翅膀,飛翔到各網站,並隨之落戶。網絡不僅僅是第四媒體,不單純是文學與載體的關係,是文學借助高科技的翅膀,發生的一次質的革命,是傳統文學的一次大突圍。

文學起源於民間,最初是勞動者在勞動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它反映勞動者的苦與樂,反映勞動者的心聲。隨著文學的發展,加上統治者對文學的改造和利用,文學逐步步入了象牙塔。文學從民間走向學院,使創作的主體——勞動者,淪為了被動的接受者。近百年來,傳統媒體對文學的傳播進行嚴格審查和壟斷,對文學從民間化走向學院化,從大眾參與走向精英壟斷,起了推波助闊的作用。網絡文學打破了這種精英壟斷,借助高科技的翅膀,飛下了神壇,回到了民間。

網絡文學的最大特點是參與性。不管是名家,還是初學者,隻要有一台電腦並接入因特網,不必請編輯斧正,也不要經主編(總編)審稿,就能把成熟或不成熟的作品在網絡上傳播。正因為文學回歸了民間,也就喚發了文學的勃勃生機,形成了洶湧的網絡文學大潮。近兩年傳統文學期刊步履艱難,有的甚至不得不關停並轉,就是能免強維持,發行量也就一兩千份之間。而一篇網絡文學作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點擊率,是常有的事。在傳統文學日益難以為繼的今天,網絡文學卻倍受關注,這與網絡文學的平民化不無關係,是文學回歸民間的必然結果。

網絡文學重娛樂,輕教化,似九十年代風行一時的卡拉OK,網絡作家們因樂而寫,網民因樂而看,因此,有很強的可讀性。網絡的神秘和網民之間的隱蔽性,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相比,也多了幾分傳奇色彩。他們描述的生活,在傳統人看來,是魔幻的,或者更象科幻作品。這是對現實主義題材的一大突破,也是網絡文學其所以絢麗多彩的原因,是網絡文學的魅力所在。

在網絡上,不管你是評論家還是一般讀者,都可以參與對某篇作品的評論,隻要點擊評論區,你的高見幾秒鍾就出現在網上。

網絡文學的平民化決定了她沒有功利性。網絡文學作家不是為了名譽、金錢、地位而寫作,他們的作品沒有稿費,寫得最多也不評職稱,更與仕途無緣。在網絡文學作品裏很難找到世俗的,為了迎合某種時髦的烙印。網絡作家寫我所思,寫我所想,不怕沒地方發表,不要迎合刊物的口味。網絡作家是在平和,寧靜的狀態下寫作。也可以說,完全是個人化的,自由狀況下寫作。

網絡無限,網文無限。網絡文學更是絢麗多彩。講網絡文學,就必須講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不管她的藝術價值如何,但在網絡文學裏開山之祖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讓讀者接觸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與現實緊密相聯又獨立於現實之外的世界。在網絡聊天室這個虛擬的空間,一對男女雖從未謀麵,卻借聊天室,相互溝通,互生愛慕,最後愛得死去活來。作品一上網,就在網民中不徑而走,大大的把網絡文學火了一把。1998年闖入網絡文學的李尋歡,一篇《迷失在網絡與現實之間的愛情》而成為網絡文學裏的一匹黑馬。這兩篇網絡小說,都一反傳統小說的作法,一沒人物形象,二沒故事情節,隻有一對男女,在現實和網絡之間生存和戀愛。然而卻能獲得廣大網民的共鳴,幾萬甚至幾十萬次的爭相傳閱。邢育森的《活得象個人樣》、寧財神《鹵煮男女》、衛慧的《上海寶貝》等網絡文學,是熱熱鬧鬧的網絡文學中的燦爛之星。還有恩雅、弄玉、青霜、安妮寶貝、玫瑰灰等美眉的散文,文字洗練,立意新奇,閃耀著網絡才女的精致和典雅。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上網人數將成幾何數字颶升,可以預言,網絡文學還是在起步階段。客觀地講,網絡文學現在還很不成熟,但可以肯定,不會因為現在的不成熟而影響她的生命力。

二零零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