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後記(1 / 2)

作為文學作品,就其藝術成就而言,《三國演義》既不如《紅樓夢》,也不如《水滸傳》;但就其影響而論,卻遠遠超出了二書,自從誕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重視。

人們不僅把它作為小說來讀,而且作為“兵書”或政治鬥爭的教科書來鑽研、學習。據載,康熙皇帝曾下詔刻印《三國誌演義》一千部,頒賜滿洲、蒙古諸路統兵將帥,以當兵書。

張獻忠、李自成,及近世張格爾、洪秀全等起義皆以《三國演義》中戰案,為帳內唯一之秘本。

大家認為從《孫子兵法》中可以學到經營管理的一些原則,從《三國演義》中則可以學到很多鬥智鬥法和使用人才的實例。一時之間,閱讀、研究《三國演義》形成熱潮。各種介紹《三國》的著作應運而生。

《三國演義》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是緣於:一,《三國演義》的人才戰略,對當代人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部人才的演義,鼎足而立的魏、蜀、吳三家,無不以羅致人才為重。而三國時代又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如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荀彧、張遼,孫權帳前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或謀臣,或武將,無不是人中龍鳳、蓋世之英豪。

群雄逐鹿,先奪人才,三國之主各展其能,將一批批棟梁之才收攏在自己麾下,從而建立了不朽之功。

劉備三顧茅廬,起用了隱居南陽的一代英才諸葛亮,這已成為千秋美談;奸雄曹操唯才是舉,不論出身貴賤,使智謀之士趨之若鶩;聰明之主孫權任人不拘一格,使許多青年俊傑脫穎而出。正是由於人才的激烈爭奪,才為三國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推波助瀾,譜寫了一曲曲氣勢磅礴的曆史篇章。

三國中的人才戰略,對今人頗有啟示。時下鋪天蓋地的招聘廣告,言辭懇切的招賢宣傳,表明當今社會欲成大業者以人才取勝的意識明顯增長。可以看出,當今人才之戰頗有三國遺風,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勝利。

第二,《三國演義》的謀略博大精深,可以使人獲得才智上的啟迪。

《三國演義》描寫了三國時期的百年征戰,它集中筆墨最大限度地描寫了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戰爭形態,尤其是集中筆墨去寫戰爭謀略,寫將帥謀臣運籌帷幄的神機妙算,可以說是古代戰爭謀略集大成者。與一般兵書隻寫抽象的戰爭經驗,見計不見事、見智不見人不同,《三國演義》是將種種計謀的實施與具體戰例與將帥謀臣的性格操守、氣質風度結合起來,再加上作者高超的藝術加工,將這些智謀故事寫得出神入化,從而給讀者一種經驗性的示範效應,因而就特別能夠吸引讀者。《三國演義》所提供的各種謀略,已引起了中國當代各級領導的注意,他們強烈地意識到謀略在領導活動中的作用,於是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一改主觀作風,開動腦筋,學會思考,精心策劃,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