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知足課:別讓欲望占據了心靈,知足才能常樂(3)(3 / 3)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過一個短篇故事:有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隻要他能不斷往前跑,他跑過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歸他所有。

於是,農夫興奮地向前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一想到家裏需要更大的土地來耕作來賺錢,他又拚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於是,農夫又想到將來年紀大,可能乏人照顧、需要錢,就再打起精神,不顧氣喘不已的身子,又奮力向前跑。

最後,他體力不支,“咚”地躺倒在地上,死了。

的確,人活在世上,必須努力奮鬥;但是,當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子女、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須不斷地“往前跑”、不斷地“拚命賺錢”時,也必須清楚地知道何時該是“往回跑”的時候了,因為妻子、兒女正眼巴巴地倚著門等你回來呢!

其實我們原本可以不需要很多的,那都是我們的欲望而不是必需。平靜而快樂地活著,生命才能夠輕鬆而有意義。

我們的欲望是無盡無休的,我們不斷滿足自己的欲望,為此,我們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卻失去了更多美好的東西。

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在樹林裏散步,突然有個乞丐慌忙地從叢林中跑出來,他們便問道:“什麼事讓你這麼驚慌失措?”

乞丐說:“太可怕了,我在樹林裏挖到了一堆金子。”

兩個人心裏禁不住地想:“這個人真是傻瓜!挖到黃金,這麼好的事情居然覺得害怕。”於是他們問道:“你在哪裏挖到的?能告訴我們嗎?”

乞丐問:“這麼厲害的東西,你們不怕嗎?它會吃人的!”

那兩個人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怕,請你告訴我們在哪兒吧!”

乞丐說:“就在森林最東邊的那棵樹下麵。”

兩個朋友立刻找到那個地方,果然發現了很多金子。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這個乞丐真是愚蠢,有這些金子他根本用不著再討飯了,而且人人渴望的金子在他眼裏卻成了吃人的東西。真是個傻瓜,難怪要一輩子討飯。”

另一個人也隨聲附和地點頭稱是。

他們於是討論怎麼處置這些金子,其中一人說:“白天拿回去不太安全,還是晚上再拿回去吧。我在這兒看著,你回去拿些飯菜,我們等到天黑再把金子拿回去吧。”

另外一個人就照他說的去做了。留下的那個想:“如果這些金子都歸我一個人多好啊。等他回來,我就用棍子打死他,這些金子就都屬於我了。”他開心地笑了。

回去拿飯的那個也在想,獨占這些金子該多好呀,於是就在飯菜裏下了毒,要毒死他這位朋友。

剛回到樹下,那個朋友就用木棍將他打死,然後說道:“親愛的朋友,我本不想殺你的,是這堆金子逼迫我這樣做的。”

之後,他拿起朋友送來的飯菜,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沒過多久,他就覺得肚子裏如火燒一樣,他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前他無限感歎地說:“乞丐說的話真是一點都沒錯呀!”

為了金錢殺害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多麼悲哀的一幕!因為貪念而放不下,這是非常危險的,它傷害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別人,甚至可能是我們至親至愛的人。

當我們過分迷戀於金錢時,金錢就會使人性變得畸形,它就像一個理智的殺手一樣,把人引誘到一個可怕的競爭中,並殘忍地斬斷親情、友情和愛情。

生活中大多時候我們總是不滿足,我們的心一直都在流浪漂泊,我們從來沒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永遠不滿足。

想要活得輕鬆一些,就須凡事豁達一點,灑脫一點,不必把一點點小惠小利看得過重,而要達到這種超脫境界,關鍵是尋求心靈的滿足。如果一心想著個人享樂,貪戀錢欲、官欲,便無異於作繭自縛,不僅自己活得精疲力竭,還會危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