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難得糊塗是幸福的雞湯(3)(2 / 3)

商代末期,商紂王通宵喝酒而忘記了當時是什麼日子,問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問箕子,箕子說:“身為一國的主人,而讓一國的人們都忘記了時間,國家就很危險了。一國的人都不知道,而隻有我一個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險了。”於是對使者推辭說自己喝醉了酒,也記不清是什麼日子。

有時候,裝傻也是迷惑敵人,以退為進的策略。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識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他。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朝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會被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隱忍等待。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假如李淵當初聽了隋煬帝的話,不是自毀聲譽、低調做人,而是怒火中燒、馬上與之理論或采取兵變,很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時機不成熟而失敗。

這種低調做人之術在漢以後的所有做人術中發展得最為充分。許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韜晦的曆史,無不以弱者的姿態做出強者的舉動。

“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若”設計了巨大的假象與騙局,掩飾了真實的野心、權欲、才華、聲望、感情。這種甘為愚鈍、甘當弱者的低調做人術,實際上是精於算計的藪蔽,它鼓勵人們不求爭先、不露真相,讓自己平平安安過一生。

裝傻弄呆,明哲保身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臣子招致殺身之禍。適時地“裝傻”,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從容地觀察形勢,實在是一種聰明之舉。

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大師孫臏,遭到龐涓暗算後,身陷絕境。然而孫臏不向惡勢力妥協,他決定佯狂詐瘋,以卸龐涓的警惕之心,然後再圖逃脫之計。一天龐涓派人送晚餐給孫臏吃,隻見孫臏正準備拿筷子時,忽然昏厥,一會兒又嘔吐起來,接著發怒,張大眼睛亂叫不止。龐涓接到報告後親自來查看,隻見孫臏痰涎滿麵,伏在地上大笑不止,過了一會兒,又嚎啕大哭。龐涓非常狡猾,為了考察孫臏狂瘋的真假,命令左右將他拖到豬圈中,孫臏披發覆麵,就勢倒臥豬糞汙水裏。此後龐涓雖然半信半疑,但對孫臏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鬆懈了。孫臏也終日狂言誕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白天混跡於市井,晚上仍然回到豬圈之中。過了一些天,龐涓終於買下了孫臏推銷的“傻氣”,而自變愚蠢,相信孫臏真的瘋了。這才使孫臏不久得以逃出魏國。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保住江山,對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貪舞弊、嚴重損害皇朝利益的行為,無情打擊,重刑懲治。其用刑的野蠻殘酷程度超過了曆史上任何帝王。為了免遭殺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裝瘋賣傻,以逃避懲治,禦史袁凱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殺頭,便假裝瘋癲。朱元璋說瘋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鑽刺他的皮膚,袁凱咬牙不吭。回家後,自己用鐵鏈子鎖了脖子,蓬頭垢麵,滿嘴瘋話。朱元璋還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凱瞪著眼對來人唱“月兒高”的曲子,爬在籬笆邊吃狗屎。朱元璋聽了使者的回報,才不追究。實際上朱元璋又受了騙。原來袁凱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瘋了,會派人來偵查,便預先叫人用炒麵拌糖稀,捏作狗屎狀,散在籬笆下。當來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這才救了一條老命。可見“推銷傻氣”多麼辛苦和不易,不到危及生存,還是別輕易去幹這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