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難得糊塗課:難得糊塗是幸福的雞湯(1)(1 / 3)

難得糊塗不是真的糊塗,學會糊塗是一種真聰明,運用糊塗是工作之大氣,取舍糊塗是生活之必須。這個智慧就是給你一顆自由的心,用這顆自由的心去重新審視世界和人生,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以出世的態度去過人世的生活,以無為的心態去持有為的事業。糊塗不是一種處世的技巧,也不是基督的那種泛愛與寬容,它是中國特有大智慧。具備了它,你就會感到“天在內,人在外”,天人合一,心靈自由,獲得一種從未有的解放。憑借之顆自由的心,你再不會為物所累,為名所誘,為色所惑。你才會有機會頓悟,參透人生,超越生命。

聰明是一把刀

世上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但是他們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與“不知”的相對性,有一點聰明,有一點成就就趾高氣揚,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窮盡呢?過於賣弄聰明,鋒芒畢露,覺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釘子。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

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王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魏王對信陵君逐漸地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溺於酒色,終致病死。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上,有一分才華做一級官。下級的才華超過了上級,盡管還沒有威震其主,也足以讓上司心驚膽戰、有危機感了。這種震主現象為官場一大忌。雖說有些當權者也很喜愛有才之士,可是一發現其才驚人,遠遠超過了自己,就寧可用奴才,也不用人才了。信陵君和楊修正是犯了這一大忌。

在三國時代,就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他叫楊修,字德祖,在曹操手下為官。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楊修卻不安分起來,起先還是耍耍小聰明,如有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奶酪,曹操吃了一些,就又蓋好,並在蓋上寫了一個“合”字。大家都弄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楊修見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並說:“這‘合’字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麼可懷疑的!”曹操問其故,楊修曰:“盒上明寫‘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臉上雖嬉笑,心裏嫉恨之。

平時曹操擔心被人暗害,便對左右的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午睡時被子落在地下,一近侍給他拾起複蓋在身。曹操拔劍殺之,然後又倒頭入睡。起床後,假意問道:“是誰殺了我的近侍?”眾人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眾人都以為曹操是夢中誤殺,今見曹操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還多有稱讚之辭。臨葬時,楊修指著死者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後,愈加嫉恨,便想找機會懲治這位“能人”。

機會果然來了。

曹操的軍隊與劉備在漢水作戰,二軍對峙,久戰不勝,曹操是進是退心中猶豫,適逢廚子送進雞湯,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悖入帳問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行軍主簿楊修一聽夜間口令為“雞肋”,便立即讓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悖忙問其故,楊修曰:“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本來曹操在進退兩難之際,真有班師北歸之意,但見楊修又說破他的心思,非常氣惱,便大聲嗬斥道:“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