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製、禮貌、尊重傳統,熱愛英語等值得尊敬的品質從英國人送禮的習俗中得到了體現。英國的傳統認為,隻要你付得起,不管是何物你都應設法得到最好的,然後終生珍惜之。例如在傑明大街(JermynStreet),手藝高超的裁縫做的襯衫其後擺特別長,這樣當衣領穿破後,後擺又可用來做新衣領。
很多人將英國人送禮與聖誕節聯係起來。確實如此,聖誕節是他們傳統上最隆重的節日。所謂的聖誕節期活動包括互贈大量的聖誕卡、唱聖誕歌、家人和朋友們將聖誕禮物置於聖誕樹下,還有聖誕老人將禮物放人孩子們的長統襪裏等等。聖誕節早晨,上自皇室成員、下至平民百姓都互贈禮物。在英國,人們還慶祝節禮日。節禮日即聖誕節後除星期日的第一天。這一法定節日來源於英國人在這一天將裝入盒內的聖誕禮物送給侍者、郵遞員等這一傳統。業務上的同事也互贈聖誕禮物,雖然禮物不及美國人送的那樣昂貴。印有公司標誌的禮物如台曆和月曆及酒類(特別是白蘭地、威士忌)和巧克力是常見的禮品。
人們通過送複活節彩蛋(通常由巧克力或其他糖類做成)和鮮花來慶祝複活節。懺悔日,即四旬:齋來臨之前的星期二,傳統上舉行隻有婦女參加的做煎餅比賽。那一天人們還用煎餅來款待朋友。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慶祝活動跟美國差不多,但商業色彩較淡。英國的孩子們不像美國孩子那樣在萬聖節挨家挨戶要禮物,如遭拒絕則搞個惡作劇。在11月5日焚人像並放燭火之夜,人們籌款做福克斯的模擬像,然後焚燒。長長的火炬遊行隊伍使人想起福克斯這個瘋狂的天主教徒在1604年國王準備召開議會的那天企圖炸毀倫敦議會的往事。
特殊的送禮場合
在英國,生日是又一個重要的節日。家人在生日的那天早上贈送禮物,年輕人則開晚會以示慶祝。盡管現在英國人十八歲就有選舉權,他們仍將二十一歲作為進入成年來慶祝。過八十,九十或一百歲生日的公民將收到來自女王陛下的賀電。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每年6月的某一天慶祝女王的法定生日,雖然這一天並非女王的真正生日。
孩子出生和洗禮時都要送禮。應邀參加洗禮儀式的人通常帶一件禮品,教父和教母接傳統送去銀杯、銀碟或調羹。年輕人在堅信禮儀式上接受親友和教父母送來的有永恒價值的禮品。
結婚送禮習俗基本上跟美國一樣。最好盡早將禮品送去,因為有的家庭喜歡將禮品陳列給朋友們欣賞。禮物應送給新娘。
各國的送禮禁忌
在人際交往中,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交往中人們常常互相饋贈禮物,以表達友好的情感。然而,由於人們之間社會關係的不同,禮物又常常帶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所以,送禮贈物中也存在著不少禁忌習俗。送禮的禁忌主要表現在禮品的種類、包裝、顏色、數量和送禮的對象、場合、時間以及送禮的語言等諸方麵。
1.美國的送禮禁忌
美國人比較隨便。
一塊兒在城鎮裏共度夜晚,送一瓶好的威士忌,或葡萄酒也可以是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禮物是比較適合的。
在商務洽談的開始階段切忌送禮,以免使美國人感到不適應,對談判不利,可以等到洽談結束時再送。
美國人送禮講究樸素,即使對外交往中送的禮物也別有心意而且讓人意外:
一個美國大學生藝術團訪華與北京大學生藝術團交流,我們送給他們的是精美的彩絹扇,而他們回贈的則是挺普通的印著:“You Are Number I Withus”字樣的鑰匙串和一支在我們看來極其普通的木製直尺。
美國人習慣聖誕節或生日贈送禮物。千萬別在13號,或與13有關的日子送禮,他們會不高興的。
2.英國的送禮禁忌
在這個自詡紳士倍出的國度,有個漂亮的外表決定一切。應該避免感情的外露。應送較為輕一些的禮物給英國人,否則他們覺得你可能有賄賂他們的嫌疑。
合理的送禮時機應定在用完晚飯後或一起到劇場看戲之後。英國人尤其喜歡高級的巧克力,威士忌一類的名酒和永不失宜的鮮花。
英國人對於裝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數不會喜歡。
3.法國的送禮禁忌
和法國人第一次相識送禮是不恰當的。
再次相逢時,為了表達對他人智慧、才能的讚美,可表示親近,但不可太親密。
如果你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捎去幾支鮮花—但絕對不能加以捆紮的鮮花。
記住:千萬不可以送菊花給他們,因為菊花是葬禮上才用的花。
法國人浪漫之極。給他們送禮物你要費一番腦筋,要送一件意外的禮物給他們,他們是會很高興的。
4.德國的送禮禁忌
德國人認為“禮貌是至關重要的”。給德國人送禮可要小心了,他們對禮物的適當與否是非常在意,包裝要力求盡善盡美。德國人是很會挑剔的喲!
德國人不習慣玫瑰送人,他們認為玫瑰是情人間的專利,萬勿送給主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