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簡單的單位,就是親子關係,而現代的親子關係。與以前傳統的社會已經不同了,父母愛孩子,已經到了溺愛的程度,沒有辦法分辨是非對錯。一味的寵愛,在一些父母看來,隻是自己愛由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生命,卻不知道,其實自己的愛,害慘了一個生命的發展。給予他最好的空間,給予他最棒的物質條件,反而讓這個生命失去他的競爭與戰鬥能力,他們變得不懂得感激,反而認為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獲得,尤其對父母最不知道感恩,這樣看來,是愛還是害,你來說。
以前的人說孝子,是指孝順父母的孩子,而現在的孝子,則是指對孩子百依百順的父母。在現在社會,大部分父母隻有一個孩子,所以把所有的愛都給予孩子,孩子要什麼都給,滿足孩子的予取予求。孩子對父母也不再是尊敬、順從,大多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漸漸的,在路上,常常聽到有小孩子對父母大呼小叫。對父母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在學校生活中,甚至在出了社會之後,麵對其他的人,又怎麼會有禮貌呢?這樣的孩子待人接物令人擔心。過分溺愛孩子,孩子的未來,更加令人擔心。
前陣子聽了一場演講,裏麵提到,現在美國社會出生率逐年降低,大多數家庭隻有一個小孩甚至沒有小孩,所以現在的父母,把自己所有的愛和照顧,投注在一個孩子身上,把關愛變成了溺愛。其實愛孩子並不是錯誤的事,如果因為溺愛可以讓孩子茁壯成長,我想所有的父母親,會不顧一切地付出。但是,事實證明,70後,80後草莓族出現,有很多的孩子隻有身體的長大,卻缺乏心靈的成長,抗壓性偏低,在麵對問題和挫折時,會走投無路,甚至演變成偏激和絕望。這樣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處事態度,不是自己本身的錯,而是他們所生長的家庭和社會所給予的。那麼,怎樣的教導方式,對孩子才是好的呢?這就是值得討論的了。
你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在阻礙孩子成長?
一大早,爸爸媽媽早起,幫孩子準備了早餐以及中餐的三明治,孩子就是叫不起來,賴床賴了很久。
“起床了!再不起來,就要遲到了喔!聽到沒有啊!要遲到了!趕快起床,快點,不準再賴床了。”爸爸媽媽大聲地、用盡全力地叫著在床上賴著不動的孩子。
“再給我5分鍾啦!5分鍾就好了!煩死了!我會自己起床,不要一直叫啦!”接下來,為了保衛自己睡覺的權力,孩子總是能賴就賴,希望蒼蠅趕快從耳邊消失,還他清靜的睡眠環境。
“5分鍾又5分鍾,都要遲到了,你要幾個5分鍾啊?還不快起床?你再不起來,我不管你了!”爸爸媽媽一邊說著要放棄的話,但仍很堅持地叫孩子起床。
鬧鍾和爸爸媽媽的聲音,孩子就像把耳朵關起來似的,完全沒聽到。等到快要遲到的時候,孩子才突然驚醒,看著牆上的時鍾,一邊準備自己的服裝儀容,一邊大聲地抱怨:
“都是你們啦!幹嗎不叫我啊!我要來不及了啦!昨天老師還警告我不準再遲到,現在要怎麼辦啦?幹嗎不把我叫起來啊?”孩子哭喪著臉,趕時間忙著收拾今天上課要用的東西,不隻是手邊的動作沒有停止,連嘴巴也沒有停止過抱怨。
當孩子要準備衝出家門的時候,爸爸媽媽突然發現,孩子還沒有吃早餐:“先吃早餐啊!不吃又怎麼會有精神呢?快來,多少吃一點,要是都不吃,早上會沒有力氣的。”
“不要啦!我要來不及了!誰叫你們都不叫我起床,我不跟你們說了啦!”孩子氣憤地一邊跑出家門,還沒忘記要一邊抱怨,就像是,今天早上睡過頭的是爸爸媽媽,而自己被耽誤了時間。
爸爸媽媽像做錯事的孩子似的,唯唯諾諾地應著好,然後默默地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以及被遺忘在餐桌上的三明治。
很快的,已經快要中午了,爸爸在公司裏接到一個電話,是孩子打來的。
“爸!我今天忘了帶三明治,怎麼辦?我肚子好餓喔!等一下隻有我沒有東西吃,你幫我把三明治送過來好不好?”孩子沒有歉意,理所當然地要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