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在各方麵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經濟的輝煌也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如此的現狀對法國工商界人士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們當然不會放棄這片大好的處女地,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也是日益密切。在這20多年的合作中,中國人重新認識了法國人,法國人也重新認識了中國和中國人。法國工商界人士作為中法經貿交流合作的最直接的當事人,對中國的經濟自然也有了更深入的看法。

一、中法經濟交往的曆史發展過程

中國和歐洲一直保持著友好、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第一大技術來源地,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法國作為歐盟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也是中國可信賴的長期合作夥伴。近年來,隨著中法兩國政治合作的加強,雙邊貿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歐洲企業投資的中法合作已涉及各個領域,從食品紡織行業,到汽車製造、通訊網絡、交通運輸、核能源開發等高新技術行業,其品牌如達能、雪鐵龍、標致等成功的案例也是數不勝數。

1.中法貿易的發展現狀

中法兩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交流曆史悠久,法國不但是第一個和中國建立這種密切關係的西方國家,當年(1964年),也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而中法建交40多年來,兩國的交流始終保持著友好、和諧、互惠互利的良好發展勢頭,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4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胡錦濤在法國國民議會的演講”。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法國國民議會發表演講。他對中法兩國交流的曆史做了很好的總結:

法蘭西民族和中華民族都是曆史文化悠久的偉大民族,雖然分處歐亞大陸兩端,相距萬裏之遙,但兩國人民的交往源遠流長。500年前,法國文學巨匠拉伯雷在其傳世之作《巨人傳》中就曾喻示“智慧的神瓶”在中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在其劃時代的著述中,從倫理道德、科學技術和民風民俗等方麵,對中國進行了引人入勝的描述。在法國啟蒙先哲的推動下,歐洲曾出現過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熱”。19世紀以來,西學東漸,法蘭西文明被大量介紹到中國。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笛卡兒、雨果、巴爾紮克、大仲馬等大師的作品多次被翻譯成中文,為中國人了解西方打開了重要窗口。法國大革命為近代中國人民推翻封建專製統治的鬥爭帶來了重要啟迪。20世紀初,許多滿懷救國救亡之誌的中國學子負笈赴法求學,尋求改造中國的道路和現代思想藝術的靈感。在這些人中,既出現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中國革命的傑出領袖,也出現了巴金、錢鍾書、徐悲鴻、冼星海等中國文學藝術的著名大師。兩國文化漫長的交流和借鑒,為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兩國關係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40年前,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高瞻遠矚,決定在中法這兩個東西方大國之間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從而揭開了中法關係嶄新的一頁。40年來,在兩國幾代領導人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法關係經曆了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尤其是近年來,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兩國關係日臻成熟和牢固。

胡錦濤主席還在中法經貿方麵指出,中法兩國要“加強經貿合作,實現互利互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全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具有廣闊的市場。法國是發達國家,經濟科技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在很多領域擁有領先技術。我們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經貿合作潛力巨大。40年前,兩國貿易額僅為1億美元。2003年,兩國貿易額超過了130億美元。法國在華投資共2302項,實際投入金額61.4億美元,位居歐洲國家前列。但是,坦率地說,相對於兩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兩國經濟的互補性,中法經貿合作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中國已形成每年4100億美元的進口大市場,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將為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的商機。我們願同法國深化在高技術、農業、環保和中小企業等領域的全麵合作,不斷開拓合作的新領域,推動經貿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使兩國成為穩定的經貿合作夥伴。”

的確,近五年是中法關係發展最好的時期,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正在不斷擴大和加深。日益密切的中法關係推動了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兩國經貿往來始終呈現強勁增長勢頭。2003年1月至11月,兩國貿易額已達119億美元,大大高於2002年全年的83.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0%,創曆史紀錄。2004年是中法關係的關鍵性一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法,兩國元首簽署聯合聲明,決定建立中法全麵戰略夥伴關係;10月,希拉克總統訪華,推動中法經貿合作與交流,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法雙邊貿易額為211.6億美元,同比增長30.7%,其中法國對中國出口66.7億美元,占法國對外出口總額的1.5%,比上年增長了25.6%;法國從中國進口144.8億美元,占法國進口額的3.1%,同比增長了33.2%。2004年,法國對中國貿易逆差78.1億美元,同比增長40.5%。中國排在德國、荷蘭、比利時之後,為法國的第四大貿易逆差國。

2005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267億歐元(約合347億美元)為方便與上文數據比較,以2005年歐元/美元平均彙率:1歐元約合1.3美元換算。,比2004年增長22%。其中法國對華出口額近60億歐元(約合78億美元),增長12.6%;自中國進口額為208億歐元(約合270億美元),增幅為26.4%。進口的快速增長使法國對華貿易逆差進一步加大,高達151億歐元(約合196億美元)。中國已超過德國,成為法國對外貿易第一大逆差國。法國財政、經濟及工業部對2005年中法貿易呈現的幾個特點做了如下評價和分析“2005年中法雙邊貿易情況”:

第一,中國在法對外貿易中的份額仍很有限,但呈增長勢頭。據法方統計,五年來,法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率是法國與其他國家貿易增長率的三倍。其中,法對華出口年均增長12%,而對其他國家出口年均增長僅為3.5%;法國從中國進口年均增長率為18%,而從其他國家進口年均增長僅為5%。法國已成為歐洲對華出口的第二大國。但盡管如此,中國在法國出口貿易中的份額仍非常有限,僅占1.4%,是法國對外出口的第十個目的地。中國對法國出口占法國進口總額的5%,是法國的第七大供貨國。中法雙邊進出口貿易中的產品結構反映了兩國經濟發展水平:法國進口產品中45%為消費品,31%為中間產品,20%為設備;法國對華出口產品以設備為主,占52%,中間產品占30%。在中法雙邊貿易不斷發展的同時,法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也在不斷增加。2004年,法在華直接投資列第13位,2003年列第19位。在華投資的法國企業以大企業集團為主,如PSA集團、法國電力、阿爾卡特、米其林等。近年來,法國中小企業在華投資增長也很快。從行業上看,水、氣、電、金融、分銷及汽車業是法國在華投資的主要產業。總體上講,法國工程、建築、保險、金融服務、旅館、航運及海運領域在華投資增長較快。

第二,2005年法國對華出口主要靠中間產品及農食品出口的帶動。2005年,法國對華出口主要受中間產品(出口增長24%)、農食品(出口增長42%)以及汽車(出口增長19.4%)的帶動。2005年,法國對華消費品(主要包括香水、化妝品)出口呈恢複增長的態勢,但增幅並不大,僅為8%;近年來,法國對華設備出口一直在增長,但2005年出口業績並不理想,增幅僅為2.8%,主要包括機械、電子和電器設備。

而2006年“2006年1-9月中法雙邊貿易”。以來,中法兩國貿易出現了值得注意的變化。2006年中法貿易總額超過2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法國對華貿易出口不斷加快,主要是飛機和汽車及其配件等對華出口迅猛增長,法國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非常集中,多為高技術產品和設備。與此同時,法國自中國進口明顯放慢了速度,法國從中國進口產品主要集中於機電、紡織和輕工。法國已累計在華投資3200多個項目,實際投入80億美元。大亞灣核電站、廣東嶺澳核電站、時速200千米以上鐵路動車組、空客A320飛機總裝線等合作項目進展順利,有些已經產生效益。中國企業對法投資也開始起步。

2007年,中法之間的關係在兩國政府和工商界人士的推動下繼續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不斷增長,總額已高達320億歐元,並主要集中於核能、航空、航天、交通、通信、金融等行業。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法全麵戰略夥伴關係深入發展,兩國貿易往來欣欣向榮地發展,展示出中法經濟技術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2.中國經濟政策對中法兩國經濟交流的促進

2007年10月,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胡錦濤為首的領導集體在更加開放的中國環境下成長起來,對於全球環境有了更開放的觀念和更深入的理解,這一領導集體的組建,有利於加強中國和世界的聯係,當然也有利於中法之間的交流。黨的十七大所提出的“深入改革開放,促進軟實力,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同和高度評價。深入改革開放有利於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法貿易;從單一重視經濟建設到在持續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社會、文化的共同發展,表明中國的進步正向著更高層次轉變;兩岸關係是關係亞洲局勢的重要問題,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基於中國目前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有利於亞洲局勢的穩定,不僅對中法貿易,對世界經濟都是有利的。在和平發展的大方針指導之下,中國對內對外的政策都基於穩定,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營造出了中外貿易的有利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