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6年薛誌偉:“我國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逐年大幅增長,貿易總量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在世界各國的位次不斷提升。200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208億美元,占世界貿易總額的4.7%。到2006年已達17604億美元,增長了近2倍,占世界的比重提高到7.2%;在世界的位次從2002年的第六位提升到第三位。同時,隨著我國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2003-2005年,我國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達1865億美元,一直是發展中國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國家。2005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居世界第三位,占發展中國家總額的三分之一。

如今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不可否認我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具有一定的貢獻作用,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03年至2005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達13.8%,僅次於美國的29.8%,排名世界第二。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擴大也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諸多益處。2003-2006年,我國出口增長迅速,出口額分別達到4382億美元、5933億美元、7619億美元和9689億美元,年平均出口增速達到31.4%。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輸往世界各地,提高了進口國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促進了消費的增長。

我國在擴大出口的同時積極開放市場,努力擴大進口。2003-2006年,我國進口額分別達到4128億美元、5612億美元、6599億美元和7915億美元,年平均增速達28.3%。進口規模的快速擴大,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創造了就業機會。

法國前總統德斯坦亞曆克西·拉克魯瓦,瑪麗洛爾·熱爾蒙專訪:“德斯坦與伊茲拉萊維奇評中國發展對全球影響”。在談到中國經濟的覺醒和發展時說道,雖然目前中國還未擠入世界富國行列,但其經濟高增長率注定使它在今後10年內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角色。這個新巨人實力的上升無疑將改變整個世界的平衡,不僅僅是經濟平衡,它對世界的影響將是史無前例的。法國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伊茲拉萊維奇(E.Izraelewicz)同上。在中國“全球化”問題上也指出:

“這個國家確實在全球生產和貿易中隻占很小的一部分(國內生產總值的5%,貿易的6%),但必須要注意到20年持續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活力。在過去的25年裏,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增長了4倍。這完全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現象,因為在現代經濟史上,人們從未見過一個人口如此多(13億)的國家在如此長的階段(25年)內經曆如此高(8%-9%)的經濟增長。而且這還不算完,也從未見過一個國家如此依靠世界其他國家及其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籌劃自己的經濟起飛。我們法國人士低估了這場加速的工業革命所具有的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