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特赦出獄後,毛澤東還接見了這位“帝王”。
1962年1月31日,章士釗、程潛、仇鼇和王季範幾人在同一個早晨收到請柬,是毛澤東約他們到家中小酌。他們都是毛澤東的老鄉,又都是清末以來的革命家或社會賢達。
章士釗等四人陸續被接到頤年堂。
“今天請鄉親們來,要陪一位客人。”毛澤東雍容大度,出語詼諧。
“客人是誰呢?”章士釗頗覺莫名其妙。
“你們都認識他,來了就知道。也可以事先透一點風,他是你們的頂頭上司呢!”毛澤東故意不說出名字來,為這次家宴抹上一層神秘色彩。
章士釗等人正在猜測這位“頂頭上司”到底是誰,一位高個頭清瘦男子已由工作人員引導著進入頤年堂寬敞的客廳。毛澤東顯然是頭一次見到這個人,卻像老朋友似的迎上去握手,並拉他在自己身邊坐下,環視應邀而來的客人,微笑說:“他是宣統皇帝嘛,我們曾經是他的臣民,難道不是頂頭上司!”章士釗等人恍然大悟,方知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坐在眼前。
席間,氣氛很和諧,桌麵上放了幾碟湘味兒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
“湖南人是喜歡吃辣椒,叫做‘有得辣椒不吃飯’,所以每個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毛澤東說著,夾起一筷子青辣椒和苦瓜置於溥儀前的小碟內,見他已吃進嘴裏遂又笑問:“味道怎麼樣啊?還不錯吧!”
“很好吃!很好吃!”溥儀鼻尖上已沁出汗珠。
“看來你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毛澤東風趣地說完這句話,指了指仇鼇和程潛,繼續對溥儀說道:“他們的辣味最大,不安分守己地當你的良民,起來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鬧,就把你這個皇帝老子攆下來了!”
毛澤東妙語既出,在座諸位無不捧腹,溥儀笑得最開心。
“你還沒有結婚吧?”毛澤東知道溥儀在撫順時已與他的“福貴人”離婚,遂改換這個話題。
“還沒有呢!”溥儀答。
“可以再結婚嘛!”毛澤東說:“不過你的婚姻問題要慎重考慮,不能馬馬虎虎。要找一個合適的,因為這是後半生的事,要成立一個家。”
飯後,毛澤東與邀來的客人合影留念。他還特意拉溥儀過來,讓他站在自己右側,兩人拍了一幅合影。這以後無論住在獨身宿舍還是有了家庭,溥儀總是把這張照片擺在床頭幾上,像寶貝似的珍藏著。
後來,溥儀被安排在全國政協搞文史資料工作。毛澤東還拿稿費補助過他的生活。在毛澤東的關懷下,溥儀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寫出了《我的前半生》一書,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曆史資料。
溥儀被改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麵表現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另一方麵使世界上的一切反動派看到社會主義的巨大威力。一個封建皇帝都能改造好,又有什麼不能完成呢?改造溥儀和其他戰犯,這也是毛澤東高瞻遠矚的英明之舉。
東港公司設立助學金,湧泉相報引來金鳳凰
浙江東港公司原來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1992年3月,青年農民企業家、東港公司經理王雲友忽發奇思,提出大膽舉措,率先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南開大學等著名學府設立“東港助學金”,資助經濟有困難的理工類在讀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00元,定期3年,此舉得到了5所大學的熱烈反響。同時,290名首批受資助的博士生名單也很快送到了東港。
為資助這批博士生,東港每年拿出34.5萬元,3年共計104.4萬元。當時東港公司年利稅隻有250萬元,不少人以為這是個自己找來的沉重的包袱。王雲友則說,這點錢對於未來的大東港僅僅是九牛一毛,大海滴水而已。
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東港的創舉馬上產生了連鎖反應。京浙滬等幾十家新聞單位相繼以醒目位置作了詳盡報道,有的電視台還錄製了專題節目,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雪片樣飛向東港,其中多數出自各類科技人員之手。他們說,有王雲友這樣的鄉鎮企業家,科技人員不愁無用武之地了。
普通的東港,現在在科技界已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象征。東港這棵不同尋常的梧桐樹,引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金鳳凰”,5所大學每年都組織博士生到東港考察,同時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南開大學某博士生幫助東港完成了老產品的工藝改進,使原材料成本一下子下降了30%,一年即可增收200萬元。東港僅1992年就開發了8項新成果,當年即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比1991年增加4倍。
更為寶貴的是,東港公司已從全國幾十萬家鄉鎮企業中脫穎而出,有了獨特的文化包裝,成了科技人員心馳神往的“聖地”。那一百來萬“助學金”與此相比,豈不真是“湧泉”之中的“一滴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