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勵士氣可以采取特殊的方式
為了達到鼓勵士氣的目的,有時,需要顯示一些比實力更強的東西讓大家看到,以增強信心,提高士氣。特別情況下,如果平常、一般的方法達不到目的或效果不佳時,甚至可以采取一些特殊形式。
狄青拋撒百枚銅錢,錢麵皆上士氣大振
北宋天曆、皇佑年間,南部蠻族農民首領儂智高,依靠不斷擴大的勢力,欲建立“南天國”政權。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農曆五月初一,他揭竿起兵,率部五千反宋,所向披靡。當月攻克邕州(南寧),儂智高迫不及待改元啟曆,自立“仁惠皇帝”。隨著頒布赦令,釋放囚犯,焚燒府庫,殺知州、都監,盡改朝換代之轟轟烈烈狀。後其揮師沿鬱江東下,又一路招兵買馬,攻城掠地,一直圍攻至廣州,雖7000人馬兵臨城下,而廣州未克。可謂“巴蛇食象”終不能果,遂返邕。但儂智高呼風喚雨之態,朝野上下,也不得不側目而受巨大震動。
儂智高皇帝夢做來不易,正挾凱歌高奏之威,虎視眈眈於“政府軍”,力保“南天國”城池不失,夢想獨立於大宋江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三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公元1053年,朝廷大帥狄青奉旨,率重兵征討儂智高。宋仁宗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軍令重任在身,“南天國”一日不除,狄青一日難得安寧,朝廷心患也一日難消。狄青大帥勢在必得!三思而後行,在與儂智高一決雌雄之前夕,狄青主演了曆史上蔚為壯觀的一幕。1053年1月,狄青抵達桂州。當時作戰雙方的士氣相差極為懸殊:儂智高軍挾連戰連勝之餘威,大有蕩平兩廣,鯨吞荊湖的勢態;而宋軍一直在數次戰敗的陰影中籠罩著,有一種極大的恐懼情緒。為了扭轉這一不利情況,狄青想了一個辦法:桂州城南有一廟宇,當地土民盛傳廟中神聖十分靈驗,於是狄青率部屬來到廟中,跪拜之後狄青拿出一百枚銅錢,當眾向神禱告說:如此次征南能夠獲勝,這一百枚錢撒出去後應當全部字麵都朝上。僚屬們都大吃一驚,認為絕無百錢字麵都朝上之理,這樣幹隻會動搖軍心,影響本來就不高的士氣,於是紛紛勸阻。狄青不為所動,將錢撒出,想不到竟如所禱,百枚銅錢字麵無一不朝上。
一時間全軍歡聲雷動,人們都認為此次征南有神靈相助,不愁不勝,於是軍心士氣得到極大鼓舞。狄青仰天大呼一聲“天助我大宋也”!隨後,他命左右取來一百枚釘子,將一百枚錢幣全部釘牢在地上,說要把天意牢牢鎖住,待凱旋之日,再收回銅錢,且行酬謝神靈之禮。狄青掛帥,領兵數萬,於元宵之夜,一鼓作氣,勢如破竹,上演了宋史上著名之“上元三鼓奪昆侖”之役,從此“狄青夜奪昆侖關”成為史上美談。儂智高部大敗,退出邕州,撤往雲南。而狄青班師還朝後,因其神奇的功勳,而官升至樞密使,作了最高軍事長官。
其實狄青用的是一種特製的十分少見的兩麵字錢,錢的兩麵是一樣的。狄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振奮人心,振作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