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解釋說:“國民黨不是一貫宣傳共產黨殺人放火,共產共妻嗎?他們到了綏遠,可以現身說法,共產黨對他們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人格,可以幫助在綏遠的人學習學習,提高認識。告訴他們,這些人我們以後還要用的。”毛澤東讓這些人到綏遠去的目的是讓他們參加起義,使他們以後一律享受起義人員待遇。對於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如此周到的安排,傅作義先生真是感激萬分。這時,毛澤東又進一步親切地告訴傅作義先生:“對你們來說,走革命的道路,要過好幾關,但主要的是過好軍事關。這一關過好了,以後土改關、民主改革關,將來還有社會主義關等就好過了。”這些親切教誨,使傅作義先生受到了極大的鼓勵。
毛澤東為了團結、教育、改造、使用傅部所屬的軍政人員及幹部,在處理他們的問題時,均實行既往不咎,妥善安置的政策。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給予了關懷照顧,使他們各得其所,各盡所能,有對人民做貢獻的機會。因此,傅部起義後,許多軍政人員及幹部都作為人民解放軍幹部和革命幹部,其家屬即為革命軍人或革命幹部家屬。並進一步規定:所有受編幹部均按部門先住入招待所,按照第一繼續工作,第二參觀學習,第三回鄉生產三項誌願,自由選擇。凡誌願回鄉人員發給路條、路費及所帶財物的證明,此外還發給“參加北平和平解放有功,回家後給予土地房屋使能參加生產”的證明。凡誌願工作或參加學習的人,也都按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的政策給予極大的信任,分別做了妥善的安置。
毛澤東同誌這種寬容大度和忠誠待人的作風,使傅作義先生對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油然倍增,更加堅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決心。1949年3月,他在接見被釋放回來的原被俘傅部軍官時,感慨地說:“過去我把你們領到錯誤路上去了,由我負責,今天總算走到正道上來了,大家從今以後,一定要很好地聽共產黨的安排和好好工作。”
黨中央毛澤東對傅作義先生的進步非常高興,並給予了最大的信任。1949年8月,當綏遠和平起義在少數反動頑固分子和特務的破壞下,遇到嚴重困難時,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接見了傅作義先生,並派他和鄧寶珊先生到綏遠解決此事。毛澤東對傅作義先生說:“綏遠起義後,用不著軍管方式,起義後可設軍政委員會,由宜生先生(傅作義字宜生)任主席。”毛澤東在綏遠起義遭到阻力的情況下,讓傅作義先生親自赴綏遠,體現了毛澤東和黨中央對傅作義先生最大的了解和信任。傅作義先生沒有辜負我黨對他的信任,經過一個月艱苦和緊張激烈的鬥爭,9月19日,如期在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召開之前實現了綏遠的和平起義。當9月22日傅作義先生一行從綏遠回到北京在已經開幕的第一屆政協會議上作了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講話後,毛澤東為他的講話熱烈鼓掌,並與他親切擁抱。這一切都表達了毛澤東對傅作義先生思想轉變的肯定。
全國解放後,傅作義先生總認為自己對人民負有罪責,應承受人民的懲處,請求投案。毛澤東不僅既往不咎,反而分別多次地在共產黨和群眾中替傅作義先生做工作,給予他最大的信任和關懷。解放初正式發出的給傅作義先生的職位便有7項:全國政協特邀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水利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軍政委員會主席,綏遠軍區司令員等。
王郎兵敗邯鄲後,劉秀燒信安人心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與自立為帝的王郎展開大戰,王郎節節敗退逃入邯鄲城裏。經過二十多天的圍攻,劉秀大軍攻破邯鄲,殺死王郎,取得勝利。
在清點繳獲來的書信文件時,官員們發現了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這些信件有好幾千封,內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擊劉秀的,寫信者都是劉秀一方的人,有官吏,有平民。
有人很氣憤,說這些人吃裏爬外,應該抓起來統統處死。曾經給王郎寫過信的人,則提心吊膽,心裏十分害怕。
劉秀知道這件事後,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過來,連看也不看,就叫人當眾把它們扔到火盆中燒掉了。
劉秀對大家說:“有人過去寫信私通王郎,做了錯事。但事情已過,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過去做錯事的人從此安下心來,努力供職。”
劉秀的這種處理方法,使那些曾經私通王郎的人鬆了一口氣。他們都從心眼裏感激劉秀,甘願為他效勞。
皇姐氣急敗壞,劉秀寬待下級
一天,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外出有事。當公主乘坐的車經過洛陽城內有名的夏門亭時,洛陽令董宣帶著一班衙役攔住了公主乘坐的車。董宣要拘捕湖陽公主的一個家奴,據偵察,這個家奴也跟這個車隊出來了。湖陽公主一看,小小洛陽令,竟公然阻擋皇親車隊,便勃然大怒,大聲斥責董宣大膽。
董宣毫不示弱,他也大聲回敬湖陽公主,說她包庇殺人犯,並嚴令這個犯有殺人罪的家奴快下馬來。湖陽公主見董宣一點不把自己放在眼裏,還想庇護那個家奴,但已來不及了。隻見董宣眼明手快,令手下衙役快速把那個家奴抓過來,並當著湖陽公主的麵,當場把那個家奴打死。
湖陽公主氣得發抖。她從來沒有遭到過如此羞辱,這口氣無論如何也難以咽下。她調轉車頭,直奔皇帝居住的禁宮而來。
皇姐駕到,劉秀當然要見她。隻見湖陽公主氣呼呼地一麵向劉秀哭訴事情的經過,一麵要劉秀替她出這口氣,嚴厲懲罰董宣。
董宣這個人,劉秀是知道的。這個人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當年他在任北海相期間,曾經以殺人罪捕殺了當地豪族公孫丹父子,還殺了到衙門搗亂的公孫丹家族的族人30餘人。事情一鬧大,朝廷把董宣抓了起來,並以“濫殺”罪判其死刑。董宣卻毫無懼色,視死如歸。在要向他執行死刑前的一刹那,劉秀的赦令傳到,董宣才得以幸免。
劉秀雖然了解董宣的性格,但對皇姐當眾受辱這口氣也覺得難以下咽,他立即下令讓衛士把董宣抓進宮來,準備處死他。
董宣還是那副麵不改色的老麵孔。他講死可以,但有句話必須講明:“陛下聖明,漢室得以中興,但如果自己親屬的家奴無故殺人而不受到製裁,那陛下怎麼還能治天下?要臣死不難,用不著鞭笞,臣自殺就是。”說完就把頭向門檻上撞去。
劉秀也被董宣一身正氣所震懾。他感觸良多:“如此剛正之臣,能治罪嗎?”後來,雖然免了董宣死罪,但皇帝的威嚴仍使劉秀要董宣向湖陽公主叩頭賠不是。耿直的董宣就是不願叩頭,宦官強拽住他的頭往下按,董宣依然死命不肯低頭。
湖陽公主氣不打一處來。她對劉秀說:“如今你是天子,為何就不能殺了他呢?”劉秀不以為然:“正因為是天子,才不能像布衣那樣辦事啊。”湖陽公主無奈,隻得回去了。
◎ 不妒能,不忌才
人有嫉妒之心本算正常,但是,如果心胸過於狹窄,容不得別人有半點超過自己,那麼,不但會影響到人際關係,而且還會氣急傷身,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比如《三國演義》中的氣量最小、嫉妒心最強的周瑜,最終被諸葛亮三氣而送了性命。再如《水滸傳》中的王倫,也是因為害怕林衝、晁蓋等人比自己武功高而一再拒絕他們上山入夥,最終被林衝一刀捅死。
龐涓妒才害孫臏,變兄為仇遭殺身
孫臏(約公元前380-432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師從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
孫臏在師從鬼穀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奸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裏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以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和龐涓經過鬼穀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應招。臨別時,他向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共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托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隻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被已闖進屋子的士兵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裏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罪犯的標誌。孫臏倒臥在血泊之中。
原來,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麵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後來,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有一天,他想到了裝瘋。於是,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裏,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裏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看到裝瘋有了效果,就在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之後,孫臏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裏,秘密地回到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