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非夢—張記書微篇小說精選34(1 / 1)

張記書

旮旯村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這個藏在大山皺褶裏的小山村,三十年前爆出新聞,三十年後迎來驕傲,之後又讓人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既羨慕又茫然,既迷惑又憧憬的感覺。

中心就出在兩個人身上,阿土和阿金。

三十年前,他們都是十來歲的孩子,一同在公社上高小。那時中心學校搞作文比賽,阿土和阿金並列第一名,他們的作文還登在了地區報紙上,旮旯村沸騰了,人們翹著大拇指說,文曲星下凡,將來村裏不定出什麼大人物哩!

那篇作文的題目叫《根》。阿土寫的是萬物生長離不開根,以玉米為例,當玉米長到一尺高之後,就生出了許多浮根,這些根再紮到地下,就像一隻隻小手緊抱大地母親,不僅使苗兒不倒伏,而且幫助主根吸收營養,使苗兒長得更粗壯了。喻示人也隻有生出茂盛的根,紮進民心的沃土,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老師的批語是:舉例恰當,內容充實,寓意深刻,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阿金的作文另辟蹊徑,他以房簷下的冰錐根子在上說開去,喻示人的生存之根應多樣化。老師的批評是:構思新奇,令人沉思,但是,做人之根是否應紮在下邊

的好!

那時,他們倆成了全村乃至全公社的名人。他們一塊兒上學,一塊兒玩耍。放學後一塊兒打豬草。盡管阿金每次都沒有阿土打得多,但他卻看不起阿土,說阿土太土,像個雞兒,

隻會在土裏刨食。

緊接著就到了那個令人心悸的年代,阿土因外祖父是富農成分,成了黑五類,打進了另冊。阿金因祖宗三代赤貧,成了紅五類,戴著紅袖章,進入了打砸搶行列。

再後來,阿金托在城裏當幹部的舅舅的福,就招工進了工廠。阿土就真成了一個隻會刨土找食的山雞。

光陰茬苒,當阿土和阿金再次攪動人們的生活,已是滄桑巨變的三十年後。阿土在土裏刨出金娃娃,他承包的百畝改良蘋果園連年豐收,一舉成了地區聞名的果樹種植專業戶,省報都登了他的大照片,每天,天南地北登門取經的人絡繹不斷。阿金更邪乎,不知什麼時候官運亨通,成了地區S局局長,他批個二指寬的紙條,就能拉回成汽車的平價化肥,上百方的低價木材。

不久,旮旯村就矗立了有史以來的兩座小洋樓。一座是阿土的二層小樓,一座是阿金的三層大樓。阿土和阿金比,盡管低一個檔次,但在村民的心目中,已是夢寐的天堂了。

阿土有時望著自己的樓和阿金的樓,就覺得阿金比自己實力大得多,自己蓋這座小樓就拿出了一半力量,另一半力量還要擴大再生產。現在的阿金,他真有點估不透。阿土甚至想同他賽一賽,後一想不行,阿金是局長,堂堂吃皇糧的國家幹部。自己算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民,給你戴頂帽子就算高看了。

阿土住在自己的小樓裏很踏實,他覺得自己選的這塊地基比阿金的好,地基底下是青石,青石下麵是岩石,這塊地他是十分熟悉的。而阿金那塊地基好像是風化了的石頭。

阿金一家人住在城裏,偶爾回來,便是車水馬龍。晚上,樓裏的燈全亮了,像旮旯村亮起了一座燈塔。全村人都向它行注目禮。

歲月也真會捉弄人,當旮旯村兩顆星在人們心目中賊亮賊亮的時候,突然一顆就隕落了。有一天,從城裏開來了一輛警車,從車上跳下幾個穿警服的人,三下五除二就把阿金的樓全貼上了封條。後來傳說,阿金出事了,說他利用職權貪汙公款百萬元,已被摜下了烏紗,逮進了局子。

從此,旮旯村就隻有阿土這座小樓亮燈了。村民們就隻向這座小樓行注目禮了。

阿土就想起小時候那次的作文《根》。多年來,他認為阿金比自己聰明,現在一想,屋簷下的冰錐,天一熱就溶化了,溶化了的冰錐就會從屋簷下跌到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