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節 撲向大自然(1 / 1)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喜歡到野外、鄉下去活動去居住了。那次隨一批作家到翡翠山城采風,山城的山光水色早令作家們陶而醉之,流連忘返。有幾位居然發誓日後要來此定居搞創作。那道理,大概是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最具激情和靈感。前年到島東一臨海小鎮,那裏大海湛藍,沙灘雪白,海鷗低飛,浪花擊石,漁帆點點,岸上錯落著在椰林掩映中的幢幢小木屋,弄得同行的四川漢子死活不肯回城——非要在這裏過個晚上不可。在喧嘩繁鬧紅塵十丈,人欲橫流的大都市,強大的壓抑和浮躁叫人越來越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了。

說實在的,在當今繁忙擁擠高節奏,加之空氣、噪音汙染的現代大都市,一切都讓人喘不過氣來。在喧嘩、塵囂和緊張之中,人們便產生了這麼一種現象:返樸歸真,撲向大自然。

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大凡大富豪人家都居住於半山上的別墅,大有點兒“田園山居”之味。個中之道理,無外在於追求那麼一種清新寧靜、幽雅的山水之樂。在咱們這兒,不少的離休老幹部喜歡到鄉下的老家閑居。回到城裏,但見他們氣色紅潤,與在城裏時大不一樣。據對門的張大伯的體會,在城裏,出門車水馬龍,搞得心驚肉跳、氣喘頭暈,可閑居田園後,輕鬆舒適,自由自在,無論視野心胸都寬廣,在竹韻稻香中吃得甜、睡得香。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噯噯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的幽雅恬靜中,心曠神怡,延年益壽。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一種被社會學家稱之為“新田園主義者”的人士,他們告別了喧嘩繁鬧的大都市,撲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不求生活上的滿足,隻求與大自然的緊密結合,隻不過在他們“回歸自然”的同時,也並不摒棄現代科技(如汽車、電視機、電腦、大哥大等)罷了。

“人在樊籬中,複得歸自然”,這是人生一大樂趣。我想起了農婦。農婦是一位知名華人作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她自1981年起定居美國,潛心寫作。她的生活很特別,她認為人要清靜,她厭極鋼鐵如林的現代化都市,希望投身於大自然。移居美國後,在馬裏蘭大學附近的山裏購置了一幢小白屋,其環境極為幽美,拿她的說法是:“春日看鳥群飛聚,鮮花盛開;夏日踏如茵綠草靜聽蟲鳴;秋日漫步湖邊,喂野鴨;冬日白雪皚皚,在銀裝素裹中徘徊,搜尋寫作的靈感。”難怪她活得實在,精力充沛,大作不斷。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人類進步了,必然會繁華喧囂,而繁華喧囂夠了的人,又總會心身撲向大自然。這也許是永恒的人性之一吧。我想,退休之後,告別鋼鐵如林的大都市,摒棄滾滾的塵囂,撲入綠色大自然,幽居麵對阡陌縱橫遍地牛羊,稻花飄香的農舍,置身於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大海沙灘之中,盡享自然之美,山水之樂,幽閑之趣,此實乃人生之一至境也。

(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