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婚姻家庭:尋找溫暖幸福的心靈港灣(2)(3 / 3)

將心比心,相互體諒

夫妻間鬧矛盾並不可怕,怕的就是離心。其實,隻要換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也就不難解決了。例如,妻子如果能想每次上、下班都要丈夫恭送,必定會影響丈夫的休息和健康,何況膽子是可以鍛煉的;丈夫如能想一下,半夜三更妻子隻身行走多有不便,而且不安全,萬一出了意外怎麼辦?關心妻子、保護妻子是做丈夫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彼此都能將心比心,相互體諒的話,心理便會協調,也就不會產生離異了。

開誠布公,及時交換意見

夫妻間有了誤會、隔閡以後,應該開誠布公,及時交換意見,千萬不要悶在心中。不失時機地及時交換意見,可使雙方的誤會及時得到解除,使雙方在交換意見中不斷增加信任感和恩愛感,而不使問題積壓,誤會增多,矛盾加深。

思甜不憶苦

夫妻間產生心理隔閡後,應回憶一些對方關心自己、體貼自己的事。隻要夫妻雙方都能冷靜地多想想共同相處時的歡悅往昔,便容易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從而使夫妻雙方增加發展新的和睦關係的信心和自覺性。這樣,舊的裂痕容易得到彌補,而且還能增添新的感情。

調整情緒和誌趣

每個人在工作過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這種心情有時也會帶到家裏,此時,及時調整情緒就顯得至關重要。要將自己的“負性情緒”及時消除掉,迅速“滅火”,而不是將配偶當作“出氣筒”,發一通牢騷。至於配偶,應該因勢利導地作些疏通工作,而不是“火上加油”、“煽風點火”。此外,夫妻間的性格、情緒、誌趣、愛好等存在著差異是難免的,此時,便要相互適應,彼此調整情緒,調適好誌趣互補,這樣,才有助於夫妻間的心理協調。

相互尊重、相互吸引

別以為夫妻朝夕相處就用不著尊重。實際上,尊重是心理協調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要防止出現“男尊女卑”、“我說了算”的情況發生,而且還要共操家務,同管孩子教育,關心對方老人健康。婚後生活再也不會像婚前那樣每天在花前月下、耳鬢廝磨了,婚後的生活會顯得單調、刻板、乏味。因此,更需要不斷地增添更具活力的愛情內容。

互相信任、互相忠貞

這是最根本的因素。純潔的愛情,像眼睛一樣容納不了半點灰塵。對愛人不忠誠,必定會使兩人心理不相容,從而達不到心理協調。

相互性格適應

大多數家庭的破裂都有一個“性格不合”的理由,實際上既已結為夫妻,就應該在性格的適應方麵下些功夫。夫妻雙方都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不斷地培養和改變自己的性格來適應對方,或以柔製剛,或以剛製柔,但是,千萬不要有誰製服誰的想法。

彼此習慣適應

夫妻雙方在婚前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因此在受教育、生活習慣和經曆方麵,都會有些差異。除了不良習慣外,雙方都要有意識地使自己適應對方的習慣。在家庭問題上,要求大同存小異,要心胸開闊,善於原諒對方。這樣,才能彼此心理協調,家庭生活才能美滿幸福。

總之,家庭是由夫妻倆人所創造的,要使家庭生活美滿,就得兩人共同努力,調整好心理上、生活上、性格上和習慣上等各方麵的差異,從而使心理協調,以維持溫馨的家庭生活,直至終生。夫妻建設感情的空間由於社會的高節奏性,許多女性在工作中會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出於各種原因不便在單位發脾氣,因此她們便把丈夫當成了出氣筒,與其吵鬧。

應該看到,夫妻間偶爾來一點牢騷,有如在平凡的生活中加了一點點調味品。可以說,適可而止的爭論,會如過眼煙雲一樣輕輕飄走。在息息相關的夫妻生活中,馬勺鍋沿的磕碰是在所難免的,最可怕的是形成一種心理定勢,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為借題發揮、胡亂指責的契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無休無止的口角會使夫妻的心靈上罩上一層灰暗的陰影,把本來美滿的婚姻導入歧路。美國作家特魯·赫伯指出:“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溫柔的感觸,不斷激蕩的熱情,也需要充沛的感情智力。這種感情智力表現你的靈巧、有趣、富有生氣,它使生活得到平穩的發展。”這位作家提倡讓幽默的愉快始終充滿家庭。

爭吵常源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要學會變通,不要在日常小事上過多地拘泥於原則而弄得夫妻每日虎視眈眈、家庭生活充滿銷煙。富蘭克林有一句話十分耐人尋味:“婚前要睜大眼睛,婚後半閉眼睛就可以了。”夫妻間,最好不說“永遠不準”,大自然還有偶爾的天旱水澇,甚至隕石雨,無論丈夫和妻子,更很難對什麼事都做到“永遠不準”。不過,要記住在每次爭執後的自我修正,以增加婚姻的穩定。任何白頭偕老,令人羨慕的婚姻都需經過這種爭執與修正的階段,在不斷的爭執與修正中取得越來越多的默契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