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發出聲音的響石(1 / 1)

能發出聲音的響石

在我國重慶市巴南區豐盛鎮有一塊坡度不大而且很平常的山地,叫紫雲。平時和普通的山地沒有兩樣,但每到雨天或者起風的日子,紫雲地就會顯現出別樣的風情,那裏的石頭就會傳來各種奇妙的聲音:有時像鳥叫,有時像鷹鳴,有時像女高音……

響石和普通石頭混雜在一起,小的如蠶豆,大的如油橙,外觀顏色上並沒有區別。據說這裏曾發現重達10多千克的響石,要 雙手合抱才能搖動發聲。

會唱歌的石頭被當地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石頭體內含有顆粒的,當地人稱為石響石;一種是石頭體內含有液體的,則被稱為水響石。會唱歌的石頭在這裏雖然遍地都是,但石響石很容易發現,水響石卻很罕見。

那麼這種石頭是怎樣形成的呢?重慶市巴南區豐盛鎮地底屬於喀斯特地形,我國洞穴探險協會曾在豐盛鎮地下發現過成片的石林。這裏地下河係統密布,天坑、漏鬥、溶洞成群,構成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石灰岩中含的碳酸鈣遇水易溶,使得岩石內部體積縮小,出現空腔的可能性增大,這正是形成響石的必要條件。

長期頻繁的水脈升降,讓石灰岩中的碳酸鈣消失、出現的過程加速,使岩石內部體積變小的過程更加頻繁,這也是形成大麵積響石帶的原因。

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響石的形成機理其實很簡單:含菱鐵質的泥質岩層裏,分布著一些土質結核。當結核因某種情況露出地表後,菱鐵質逐漸滲出外溢,並在結核外層形成褐鐵礦殼,內部泥質因失水而體積縮小,並在泥質體與外殼之間形成空心,所以能在敲擊時發出聲響。

刮大風的時候,有的響石表麵長期因風化作用產生裂縫,而空氣在這些裂縫中急速通過,就會發生調高而急促的聲音。

響石內部因為含有顆粒,所以敲打時發出的聲音清脆;而水響石含有液體,聲音略顯渾厚。雨夜裏,響石被雨滴敲打,發出“鏘鏘”的聲響,似悲涼秦腔;若節奏快了,則淒厲哀傷,如蒙冤竇娥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