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剔除不必要的虛榮和攀比(1 / 1)

我認為在虛榮心的背後,掩蓋的是自卑和心虛等深層的心理原因。一個人如果虛榮心太強,那麼自己的言行就容易被它所操縱。虛榮心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一個人如果有著強烈的虛榮心,更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

法國著名文學家莫泊桑的小說《項鏈》中,就描寫了一個虛榮心招來麻煩的事情。

路瓦裁夫人虛榮心非常強,她一直感覺自己擁有過人的美貌,每每希望自己能在一些高級宴會上大出風頭。

時隔不久,她接到了一次宴會的邀請,為了讓自己的穿著打扮引人注目,她特意從女友那裏借來一根鑽石項鏈。當她戴著項鏈在宴會上出現的時候,引起了全場人的讚歎與奉承,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那天晚上,她瘋狂地跳舞,一直跳到了深夜才回家。

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這條項鏈丟失了。為了賠償這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鑽石項鏈,她和丈夫四處借債,甚至還借了高利貸。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鋪子裏看到了同樣的項鏈,於是花高價買了下來。

從此之後,她辭掉了傭人,開始自己做家務,然後四處攬活計,為了還債辛苦工作,連丈夫也是如此。夫妻二人整整十年節衣縮食才還清了債務。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十年後她把這筆債務還清的時候,卻遇到了項鏈的主人。她告訴自己的朋友,這條鑽石項鏈其實隻不過是一條假的。

就這樣,路瓦裁夫人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麵子觀念的驅動,使她吃盡了苦頭,最終讓自己的青春葬送在繁忙的勞作當中。這一由虛榮演化的故事不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典型性。

虛榮心,往往會讓一個人與虛假、撒謊、欺騙、浮躁等詞語連袂出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虛榮心是以不適當的方式保護自己自尊的一種心理狀態,它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由此引發的一係列的麻煩,卻是真實存在的。虛榮心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從實質上來講,它是爭名逐利的一種不良品質。

從本質上來講,虛榮心其實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當這種自尊心表現得過於強烈的時候,往往就會適得其反,變質成為虛榮心。某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需要,滿足自己的麵子或者利益,往往在不具備的條件之下,產生一種虛榮心。

比如說,某些類型的虛榮心與趕時髦有著一定的聯係。時髦是社會風尚的一種,在短時間內,到處可見這樣的社會生活方式。而製造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多是社會名流。虛榮心強的人為了追趕偶像、顯自己,也模仿名流的生活方式。但是自己卻不一定具有相應經濟實力,這樣一來,難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為了讓自己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人就會向著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等方麵進行發展。虛榮心很強的人往往會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世突出自我、急功近利。當人格發生這種變化的時候,虛榮心所帶來的麻煩也就不遠了。

虛榮往往讓人顯得淺薄。虛榮心太強的人往往不敢承認自己的學問低,哪怕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也要裝作知道的樣子來。他們往往喜歡做出博學,精通萬事萬物的樣子。因為虛榮心不允許他們對別人說不知道。因此,這類人常常擺出學問家的架勢,對自己不懂的事也要插上幾句,對自己知之甚少的東西也要議論一番,評說一通,結果往往弄巧成拙,洋相百出。當然,大麻煩小麻煩就會隨著這些一起到來了。

另外,虛榮心還會讓人的私欲膨脹,一些愛慕虛榮的人往往為了滿足自己的榮譽需要,博得眾人的讚譽,從而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樣一來,虛榮心就燃起了一個人的邪念,從而讓人失去了理智,這樣就會導致終生的遺憾。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可見,剔除不必要的虛榮和攀比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克服虛榮心呢?

我認為一定要做到不要追求虛幻的滿足。德國作家托馬斯·肯比斯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是從不關注他的名譽高度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人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對於自己所擁有的名利是不會太在意的。那些虛幻的名利如同一個外表絢麗,實質上卻一戳就破的肥皂泡一樣,不值得我們去投入精力和時間。我們不應該去追求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就如同路瓦裁夫人所追求的別人羨慕的眼光,卻帶來了十年的艱辛生活。

另外,還要客觀的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別人的看法,理智客觀地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隻有這樣,才不會被虛榮心及無聊的攀比所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