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了解性情,靈活有方(1 / 2)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性情

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讀心”隻能幫助我們了解對方當時當下的情緒和情感,要了解對方更多的思想觀念、價值觀等,還需要更多的了解。這一點,還要有賴於我們對對方性情的了解。

一個人的性情,似乎是更隱秘的抽象的存在,似乎更難以挖掘。睿智的先人們總結了一係列的名言警句時刻提醒自己,比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知人知麵不知心”等等。不過,不管如何的總結和提煉,不管背多少這方麵的名言警句,識人之難依舊像一座山橫在我們的麵前。更有趣的是,這個問題還催生了古代一個新行當的誕生——麻衣相士。

不過,相對於跳躍的、隨時變化的心理情緒和情感,性情倒是相對穩定的,因此更有規律可循。

尤其是對現代心理學有了一定認識之後,我們更容易明白,天庭飽滿,地闊方圓未必就是官相,天生的三角眼,掃帚眉未必奸詐陰險,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不能簡單地憑借相貌去判斷,而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甚至一些以前從來不曾被人們留意的生活點滴,也成了了解一個人的最好窗口。站在這個窗口,你會發現,不同的衣著習慣背後,原來是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個體,不同的談吐背後,原來隱藏著不同的偏好和生活態度。無數個看似簡單的細節背後,是一個個獨立豐富、色彩斑斕的內心世界。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情呢?

有句話說得好,“想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看他所嘲笑的是什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用比較形象的例子來說明。比如說:一個人喜歡嘲笑窮人,那麼他通常是比較看重金錢而且勢利的;一個人嘲笑別人沒文化,他通常是有點文化並且自命不凡的;一個人嘲笑別人做事的方法不對,他通常是一個喜歡挑剔、喜歡指責別人的人;一個人嘲笑別人的長相和穿著打扮,那麼他是一個比較注重外表的人……總之,人們有時候喜歡用嘲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他們的觀點和他們嘲笑的東西則恰恰相反。從一個人嘲笑的對象,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人生價值觀,再從他的價值觀去推斷他的性格,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如何了解一個人的性情

當然,並非所有的人都用嘲笑的方式,喜歡通過嘲笑的方式突顯自己性格的人,也未必隨時隨地都在嘲笑他人,所以這個方法更多的具有巧合性,不太適合我們隨時隨地拿來運用。正因為這樣,尋找更多的方法來了解一個人的性情,就成了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必修課。

從大的、比較概括的方麵來講,了解一個人的性格,要從這幾方麵來著手:

一、對方的生活環境。

這裏說的生活環境包括成長環境和以往的生活環境,以及目前的生活、工作環境。具體又包括經濟環境、文化環境、情感環境,等等。因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離不開環境,而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具有巨大影響。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環境裏成長和生活,他的性格必定受其影響。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很可能會影響他的終生。比如一個幼年生活在貧困環境的人,長大後對金錢的敏感度可能要比一般人更加強烈;而一個從小衣食無憂的人,對金錢的概念通常會模糊一些。甚至連中國的文學巨匠魯迅也逃不過其祖父以及家鄉的環境在童年時期對他性格的影響,可見環境對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二、對方受教育的背景。

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不論改變的程度是大還是小,它都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也是除環境之外唯一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因素了。教育在無形中把人分開,分成不同的類型,也直接影響著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處事態度和方法。用世俗一點的觀點來講,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受教育的背景,直接決定了他各方麵的素質,而一個人的素質又決定了他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所以,雖然我們不能僅憑學曆來判斷一個人,但卻可以參考一個人受教育的背景來判斷他的性情。

從小的、更具體的方麵來講,了解一個人的性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做:

1.看他的穿衣風格。

這不是教大家以貌取人,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的穿衣風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性格方麵的一些東西。大偵探福爾摩斯就經常通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判斷其身份、性格等,這不是小說裏的憑空猜測,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電影裏的花花公子通常會一身花裏胡俏的打扮出境,性格保守的姑娘總是穿著包裹嚴實的服裝,老實巴交的農民從他規規矩矩的褲腿上便可以看出他的樸實與謹小慎微……其實導演的目的也在於通過服裝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