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2 / 3)

王莽新朝更始二年(公元24年),一個本以卜相為業的名叫王郎的人,冒稱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因而被西漢宗室劉林和大豪李育等立為漢帝,建都邯鄲(今屬河北)。不久,漢朝的皇族劉秀(即後來建立東漢王朝的漢光武帝)率軍攻破邯鄲,殺掉了王郎。在接收王郎政權的文書檔案時,查獲了幾千封劉秀屬下私通王郎、毀謗劉秀的書信。劉秀看也不看,召集眾將當場把這些書信燒掉了,並對大家說:“讓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放心吧。”

劉秀寬宏大度,聯合貴族勢力,爭取了眾多的力量,終於戰勝了一批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恢複了漢室。劉秀倒鞋脫身

西漢末年,王郎派兵包圍守衛薊縣的劉秀。劉秀不敵,領兵突圍向南逃跑,王郎緊迫不放。劉秀怕騎馬逃跑目標太大,便命令士兵把戰馬趕到樹林裏隱藏起來,然後,又讓士兵們把鞋後跟調向前,鞋尖向後綁在腳上。這樣,走過的腳印,分明是向西走,變成向東走了。待王郎追來,看到地上的腳印,便率兵向東追去。劉秀率領部隊就這樣脫身了。後來,劉秀打敗王郎,在洛陽稱帝,建立東漢王朝。廉範增炬假添兵

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北方匈奴進攻東漢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雲中太守廉範率眾抵抗,漢兵人少,寡不敵眾,廉範的手下提議向友鄰求援。廉範不同意,要大家堅守,並說應該靠智謀和勇氣來戰勝敵人。

廉範想出了一條增炬“添”兵的妙計。為了迷惑敵人,廉範設計了一種十字形火炬,讓每個士兵拿一個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頭,其餘三頭都點著火。然後叫士兵們分散站開。這樣,遠遠地看去,一個人便成了三個人。

匈奴人在遠處看到廉範軍營有這麼多的火光,以為是援兵到了,不敢進攻,天一亮,便要撤退。廉範乘機發動追擊,匈奴士卒爭相逃命。從此,匈奴再也不敢進犯雲中了。虞詡增灶示強

東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虞詡被調任為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太守。在虞詡赴任途中,羌族獲知消息,首領率數千人在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崤穀(今寶雞西南大散嶺上)堵截虞詡。虞詡所帶兵士數量有限,恐不敵羌兵,所以就停止前進。此時,虞詡故意宣傳已上書朝廷救援,待援兵到後再前進。羌兵聽到後,即分兵到附近各處擄掠。虞詡利用敵人分散兵力的機會,抄近道日夜急行軍,並令官兵每人各做兩灶,第二天增加一倍,第三天再加一倍。羌兵見虞詡軍營增灶,以為援兵到來,不敢進迫。

虞詡手下官兵見此心中不解,有人問:“孫臏減灶用以誘殺龐涓,而大人增灶,是什麼道理?”虞詡回答說:“羌人見我們的灶每天都增加,必然以為救兵已經到來,他們就不敢來追迫。當年孫臏減灶是故意示弱,而我增灶則是故意顯示自己強大。情勢不同,運用的策略就有所不同。”孫權以臣事魏蜀軍難禦聯軍

吳王孫權是個忍耐性極強的人,在局勢對自己不利的情形之下,他忍辱蟄伏的耐力,可以說頗為到家。另一方麵,擅於以適才適所的手法驅使部屬的他,經常成功導以謀略獲得勝利。如此的英邁資質,猶越王勾踐,是一般人所難以望企及的。

勾踐乃春秋時代末期的越王。於公元前494年時,曾經敗於吳王夫差手下,經過十餘年的蟄伏後,終於滅了吳國。這就是“臥薪嚐膽”的故事。

魏黃初二年時,孫權企圖與魏聯手,以阻擋蜀軍的進軍,於是派遣使節至魏。魏文帝曹丕接受其所請,除下詔派令孫權為吳王外,更命令孫吳將南方特產的珍品朝貢,以為臣屬之禮。吳國群臣為如此無禮之舉嘩然,孫權卻以淡然的態度說:“往昔漢之劉邦在羽毛未豐時,尚且接受強敵項羽的赦令,受封為漢王。在如此非常時期,我們不是應該忍辱屈就,以等待時機到臨嗎?”

蜀之劉備當時正在動員大軍,準備一舉殲滅吳國,以為義弟關羽報一箭之仇。在這緊要關頭,再難以忍受的事也得忍受——這是孫權做的決定。

不計較過去的傾軋,也不拘泥於做為領導麵子問題,能忍處且忍——孫權由於有如此的韌性,所以,不僅使隻為地方政權之一的小國成為三大鼎立的強國之一,更以帝王身份維持了較他國更為長久的安定政權。

這是有“守成之名君”之稱的孫權的真麵目。曆史家陳壽乃以“有勾踐之奇英”評認孫權如此的長處了。太史慈練箭突重圍

東漢末年,黃巾軍進攻北海(指今渤海地區),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在都昌(今山東昌邑西)。孔融想請平原相劉備來救援,可是都昌城被黃巾軍圍得水泄不通,無法出城。孔融手下有個叫太史慈的,一天,他主動請求承擔出城搬救兵的重任,但是硬往外衝,必然是自投羅網,所以,他想出了一條妙計。第二天天剛亮,太史慈帶了兩個弓箭手,手持箭靶,騎上馬,打開城門直衝出去。城外的黃巾軍看到三個人騎著馬衝出來,以為是挑戰,立即調動人馬迎戰。可是,太史慈等卻下了馬用手牽著來到城下的一個塹壕裏,三人一本正經地練起射箭來,練完又回城裏去了。

第三天清晨,太史慈照樣帶著兩個弓箭手出城練箭。黃巾軍見了,有的站起來觀看,有的幹脆躺在那裏不動彈。

到了第四天,太史慈還是在清晨時候,帶著兩個人騎馬出城。黃巾軍以為他們又來練箭,所以毫不戒備,隻有一二個人站起來,其餘的人都還躺著睡大覺。黃巾軍沒有想到,太史慈這次卻突然快馬加鞭,向城西方向猛奔。那一二個黃巾軍見狀大聲呼喊,躺著的人立即爬起來準備上馬追截,可是已經晚了,太史慈他們已經跑出黃巾軍的包圍圈。後來,他們從劉備那裏搬來三千救兵,解了都昌之圍。獻貂蟬王允除董卓

東漢末年,漢靈帝於公元189年病故,獻帝即位。太師董卓在朝中專權,有篡位之心。司徒王允見漢朝江山難保,憂心如焚。想到驍將呂布為董卓義子,要除掉董卓,必須用離間計,挑唆兩人反目。王允聽手下說董卓和呂布都貪女色,是好色之徒,心想,如用美人計,必定能使兩人反目。

王允家中有一女妾,名貂蟬,年方十六,貌嬌美,善歌舞,人亦機靈。王允假稱貂蟬是自己的女兒,一日設宴款待呂布,讓貂蟬陪酒,呂布見貂蟬天姿國色,一見鍾情。王允乘機將貂蟬許配給呂布,並對呂布說:“擇一良辰吉日,送小女到府上完婚。”呂布大喜。

過了幾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府上飲酒,董卓見貂蟬如仙女下凡,連聲稱妙,王允乘機說:“我本想將小女獻給太師,不知大人肯賞臉嗎?”董卓巴不得有這妙齡美女陪伴自己,連聲說:“好!好!”王允遂即命人把貂蟬先送到相府。

呂布見心上人被董卓奪走,從此,對董卓心懷不滿。有一天,呂布進董卓臥房請安,貂蟬在珠簾後頻送秋波,呂布直目相視,董卓以為呂布有意調戲愛妾,勃然大怒,他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拔退便跑。父子間的怨恨越來越深。王允乘機又火上加油,煽起呂布心中的妒火。

王允多次煽動呂布誅殺董卓,並向他說明殺董卓不光是為報私仇,也為朝廷除了奸臣,可以建功立業。呂布終於被說服了,決心為國除奸。

一天,王允假傳聖旨,宣董卓入朝受禪,董卓入朝途中,被躲在一旁的呂布一戟刺死。王允巧施美人連環計,除掉一大奸臣。杜襲巧諫曹操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鎮撫關中之後,即回師洛陽,可是關中某地豪強許攸拒絕率部歸順曹操,還說了許多謾罵曹操的話。曹操大怒,準備下令討伐許攸。

群臣因此紛紛勸曹操宜用招撫的辦法使許攸歸服,以便集中力量對付蜀、吳軍隊的侵擾。曹操絲毫聽不進去,橫刀膝上,群臣們嚇的不敢作聲了。

留府長史杜襲卻仍上前勸諫,曹操劈頭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說了。”

杜襲問:“殿下看許攸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不過是凡人罷了。”

杜襲說:“對呀,隻有賢人才了解賢人,聖人才了解聖人,像許攸這樣的凡人,怎麼能了解殿下的非凡的為人呢?所以,你犯不著跟他生氣。現在大敵當前,豺狼當道,你卻要先打狐狸,人們會議論你避強攻弱的。這樣的進軍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義。我聽說張力千鈞的巨弩,不會對小老鼠扳動扳機;重量萬石的大鍾,不會因為小草棍的敲打而發出聲音。現在小小的許攸,哪裏值得煩勞殿下的聖明威武之師呢?”曹操聽了這番話,覺得很順耳,已經傷害的自尊心得到補償,麵子上也能下得來台,就很爽快地接受了杜襲的勸告,以優厚的條件招撫許攸,許攸果然歸服了。借人頭穩軍心

東漢末年,封建軍閥割據。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出身於四世三公大貴族的袁術稱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號仲家。袁術僭稱帝號,遭到各軍閥勢力的反對。稱霸兗州(今屬山東)的曹操,以漢室丞相的身份,率軍征討袁術。由於袁軍堅守,戰爭相持了很長時間。曹軍的糧食告急,軍心渙散。為了穩定軍心,曹操在典倉吏(負責糧食供應的官)身上打主意。他把典倉吏召來,說:“現在我軍糧食緊缺,軍中議論紛紛。我發現你身上有一樣東西可以消除這些不滿情緒,不知你願意獻出來嗎?”典倉吏說:“隻要能替丞相分憂,我啥都舍得拿出來。”曹操惡狠狠地說:“我要借你的頭派用場!”話音剛畢,曹操就揮刀將典倉吏的頭砍了下來。曹操令人到軍營中四處散布:“典倉吏克扣軍糧,證據確鑿,丞相已將其斬了。”兵士們聽後大罵典倉吏,同時讚揚曹操鐵麵無私,怨恨情緒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曹操為了克服軍中的不滿情緒,巧施詭計,嫁禍於人。後來,大批軍糧送到,軍隊士氣大振,終於打敗了袁術。祖茂移巾逃生

東漢末年,孫堅在梁縣(今河南臨汝),被董卓部將徐榮打得大敗。孫堅帶幾十人騎馬突圍,徐榮派兵緊迫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這時,孫堅把頭上戴的紅頭巾解下來,讓祖茂包在頭上,給敵人造成錯覺,孫堅趁機抄小路逃走。祖茂剛包上紅頭巾,徐榮的人馬就朝他追了過來。祖茂見不能逃脫,就靈機一動,翻身下馬,解下紅頭巾,把它包在墳地裏的一個樹樁上,自己則牽著馬隱蔽在百步外的草叢中。徐榮追到這裏,看到紅頭巾,便裏裏外外圍了好幾層。當他們走近一看,方知上當,有幾個氣急敗壞的士卒上前,把樹樁砍為數截,徐榮又趕快帶著人馬向前追去。而祖茂騎馬朝另一方向逃走了。荀攸智察罪犯

荀攸(公元157—214年),三國時曹操的謀士,他自幼聰慧伶俐。他13歲時,祖父病死。祖父的故舊張權跑來吊喪,痛哭淋涕,如喪考妣。還說要報答荀攸祖父的大恩大德,願意長期守墳。悲痛中的荀家人,都為這位故舊的誠心所感動。但荀攸卻覺得此人行為反常。他從沒聽說過祖父同張權有什麼深交,對此人有大恩大德;他又細心觀察到此人對死者的悲情不由衷,對死者之愛太肉麻。他想,此人守墓必有所求。於是,荀攸對叔父說:“此人神色異常,所求反常,大概有作奸犯科之事。”叔父忙叫過張權,進行盤問。張權做賊心虛,以為事情敗露,隻得供認犯了殺人罪,想以守墓為名,逃脫官府的追捕。楊彪謠言拆聯盟

東漢末年,王允、呂布合謀誅殺董卓後,以李傕、郭汜為為首的董卓舊部發動暴亂,攻下長安,殺死王允,把持了朝政。太尉楊彪、司徒朱雋圖謀除掉李、郭二人。楊彪想出了一條拆散李郭聯盟的計策。他對朱雋說:“我聽說郭汜的妻子生性嫉妒,假如我們派人告訴她,說郭汜與李傕的妻子有不可告人的勾當,她一定會阻止郭汜與李傕往來。然後,召曹操入朝勤王,趁二人分裂的機會,一舉消滅他們。”果然,郭汜的妻子聽到丈夫與李妻有奸情的謠傳,醋意大發,極力阻止郭汜再到李傕家。一次,李約郭飲酒,郭未能前往,李便派人將飯菜送到郭家。郭妻暗中在菜裏放上毒藥,然後叫人端上。

郭汜剛要挾菜,郭妻連忙阻止,把菜先給狗吃了一些。狗立即倒地而死。郭汜不明真相,自此與李傕有隙。又過了半月,李傕宴請郭汜,郭回到家中,忽然肚痛難忍,郭妻煞有介事地給他灌了些大糞,一陣嘔吐之後,郭汜的肚子居然不痛了。接連出現的兩件事,使郭汜痛恨李傕,以為,如果自己不先下手,必然被李傕所害。於是,郭汜調動自己的軍隊,準備攻打李傕;李聽到消息,也整兵迎戰。這樣,李、郭聯盟被拆散了。曹操行賞有獨見

三國時的曹操,每次帶兵出戰獲勝,都把掠獲來的貴重財物犒賞有功勞的將士;對那些無功而妄想受賞的人,則分毫不與。曹操賞諫,秉公無私。公元207年,曹操在屢戰屢捷的凱歌聲中,準備北伐今冀遼部分地區,統一北方。決策之時,有些將領認為軍隊久戰中原,人疲馬乏,極需休整,況且冀遼一帶路險,恐難奏效,希望曹操三思。但曹操卻聽了個別謀士的意見,率大軍北伐。一路上曆盡艱險,輾戰到離柳城(今遼寧朝陽市西南十二台營子)二百裏的地方,又與烏桓軍遭遇,情況十分危急。曹操親自督戰,才化險為夷,一戰成功。為凱旋開慶功大會時,曹操問:“當初,我決心北伐時,曾提出諫阻者,請出列。”當時勸諫過的那些將領都很恐懼,忙下跪請罪。曹操哈哈大笑,叫他們快快起來受賞,眾將大為驚愕。曹操說:“這次北伐,我固執己見,不聽勸阻,差一點全軍覆沒,僥幸取勝隻能偶一為之,不可為常。所以,你們當初的意見是正確的,應當厚賞。”

曹操行賞確有獨見,受賞的將領無不感歎。從此,將士和謀臣們獻計獻策的積極性更高了。劉備聞雷佯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