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幹豆腐是遼寧著名的傳統特色產品,錦州幹豆腐又以虹螺峴幹豆腐最為出名。素以“幹、薄、細”著稱,堪稱“遼西一絕”。薄如紙,色澤微黃,口感細膩,柔韌耐嚼,滿口生香。
虹螺峴乃錦州城西南五十裏處的一個萬人小鎮,因位於虹螺山腹地而得名。虹螺山方圓數十裏,峰巒疊嶂,主峰有個泉眼溝,有無數處淙淙泉水從山岩隙縫中湧出,成潺潺溪流,彙入山下的女兒河。虹螺峴的幹豆腐便獨得這清洌甘泉的滋味,格外細膩醇綿,令人食之如飲佳釀,久而成癮,難舍難棄。
一脈溪流從山上蜿蜒而下,山就有了靈性,山下的村莊便有了生機。朝朝暮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輩子的山裏人家都在這裏繁衍生息。
幾隻狗在村莊裏遊蕩,漫無目標,怡然自得。公雞們跳上棗樹,俯瞰這美好的日子。這個寒冷的冬天裏,凍不住孩子們。有剛要會走的娃娃,也不甘寂寞,蹣跚著追逐一群野慣了的丫頭小子。大人的心情是喜悅的,本以為娃娃今冬不能會走了,冬天來了,穿了棉襖棉褲,娃娃身上的負擔就重了。沒有想到,娃娃奇跡般地踉蹌了幾下,竟然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這下,喜壞了早起忙碌的男人和女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話講得沒錯。山上有灌木,可以做柴燒。這幾年,日子好了,家家安裝了暖氣,自己燒小鍋爐。外麵的四輪車便呼呼地往山裏拉煤。屋子暖和了,鄉下人的心裏卻不熨帖。那煤是好煤,呼呼地燒啊燒,內心卻耐不住的煩躁。鄉下人不缺快樂,他們能夠自己找樂。可是,鄉下人不能沒有煙火氣。是的,燒灌木和莊稼秸稈,滿山穀都是過日子的味道,彌漫著,升騰著。鄉下人的心是暖的,心是舒服的。
盡管山外麵有個叫文明的東西,但是山裏人家有時候不適應。就像鎖柱家的小賣店一樣,也學習過山外麵叫了幾天超市。不過,沒有維持多久,鎖柱的爸爸就把牌子換了回來,把收款機丟到了糞坑。小賣店改成超市的確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鄉下人都跑去看熱鬧,卻看出了一腔的惱火。
鎖柱在門口守著一台收款機,鄉親來買東西,他就拿一個家什掃一下,發出嚇人的輕“噠”聲,然後“哢吱吱”地叫喚著吐出一張票票來。票票上寫著貨物的錢數,一五一十地準,一點人情味都沒有。鄉下人過日子,都有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沒帶錢要寫賬本的,有了冰冷的機器,就是擺明了不再賒賬。鄉下人差個毛八七的零頭,該抹掉就得抹掉。不是賴賬的事,是人情,懂嗎?不喝山裏水的人,不吃山裏飯的人,你們哪裏懂這些樸素的情感。
還有更難以接受的是,這個腦袋被門擠了的鎖柱,竟然在屋子裏安裝了不少監控鏡頭。不管是兄弟媳婦還是姨丈母娘,隻要進了超市買東西,就死死地給你監控住。摳鼻孔能看見,提褲子也能看見,隔壁三丫買乳罩躲在貨架子後麵試大小也能夠被看見。這叫什麼事情呢?我來你的地盤買東西,就沒有了隱私。鄉下人搞不懂這些,都說鎖柱年紀輕輕地學壞了。也有報複的愣頭小子,進來不買東西,偷著捏碎了幾包方便麵。
一脈山泉裏麵沒有魚,也沒有蝦,隻有甘洌。可以澆灌地裏的莊稼,也可以溫潤家家的牲畜的胃。不過,山泉水的確有神奇的地方。後街的老胡家做幹豆腐賣,本來不是什麼新奇事。做了幾輩子了,都是小打小鬧。可是自從山裏山外道路暢通以後,老胡家發現,山裏做出的幹豆腐比外麵賣的幹豆腐幹、薄、細。這個發現,就像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一樣給山村帶來了光明。是水土的緣故,是民風的緣故。別處的幹豆腐真的沒有這地方的好吃,虹螺峴出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可是,全國人民知道這個地方不是因為傳說,而是一張薄薄的幹豆腐。
無風的山村,炊煙嫋嫋。院子裏飄著好聞的豆腐香味,還有杆子上掛著的豆腐布,不招搖,安寧地懸掛著山裏人的驕傲。像一副水彩畫,恬淡素雅,不魅不妖。吃一口新做出來的幹豆腐,齒頰縈香,過口難忘。來遼寧,別忘了帶走一包幹豆腐,不用吃,拿在手裏都能夠感受到一抹暖暖的芬芳,還有一股農家的喜氣,一下子就撞進了你的胸膛,想甩都甩不掉。因為你來過,你就不會忘。因為你吃過,你就不會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