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橋與華樓
夏橋與華樓隻是淮北平原上極為普通的村莊。它們之間大概相距20裏路。這兩個村莊間隔著七八個村莊,如卞樓、劉莊、後屯、殷莊等。我熟悉這些村莊,在我離開那片土地以前,我走得最多的路就是從夏橋到華樓,再從華樓回夏橋。
夏橋和華樓,分別是父親和母親的村莊。他們一個姓夏,一個姓華。
父親與胡屯
雖然夏橋是父親的村莊,整個姓夏的家庭都在這裏繁衍生息,但實際上,父親對夏橋的感情卻極為淡薄。
這話,說起來就長了,得從我曾祖父、曾祖母那一代說起。
曾祖母生了我祖父後,不知因何緣故去世了。沒有人能說出她不到20歲、剛生下一個孩子就早逝的原因。大家總是說,她是個短命的。
曾祖父不能一輩子做鰥夫吧。於是再娶,有了二祖父、三祖父、四祖父。
不知祖父和後來的繼母之間有什麼過節沒有,反正祖父自幼就生活在早逝母親的娘家——胡屯。他的舅舅並不富,可他還是將一個外甥的吃喝用度全部承擔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將外甥視為己出,為後來長大成人的外甥蓋屋娶妻,操辦了大事。
我的父親就出生在那個並不屬於自己姓氏的村莊裏。
胡屯,這個讓父親異常熟悉、於我卻異常陌生的小村莊,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名稱。我對它根本沒有任何直接的印象。
終於,在為祖父奔喪的那一年,我走近了它。那一年,我已經23歲了。
我看到父親出生的村莊。這裏是父親玩耍過的地方。父親在這塊土地上度過了他的幼年、童年以及青年。直到後來他離開這裏,再沒有回來過。
當兵後的父親很少探親,即使回家探親,也隻是回到夏橋。因為自父親參軍後,祖父一家人就搬回了夏橋。
於是,胡屯就成了父親後來提起的地方。父親一輩子忙工作,很少有回憶童年的時候。他患病後躺在病床上時,常常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發生地點大多都在胡屯。在父親的敘述中,我對胡屯的印象漸漸加深起來。
胡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村莊?
我來到胡屯,是1991年的冬天。天陰沉沉的。環顧小村,我尋找著父親當年的身影,心情極為索然。我站在這個名叫胡屯的小村時,父親正躺在病床上,與病魔殊死搏鬥。
父親患的是不治之症。所有的人都明白他與命運抗爭的最終結果,包括我。
人必須要承認生活的無奈。在這種情況下,我站在父親出生的地方,欲哭無淚。
胡屯,和淮北平原上的任何一個小村沒有什麼區別,自然和夏橋也沒有什麼區別。十分類似的房屋,十分類似的樹木,村中鄉親的穿著也是類似的,村莊的大致規模也基本如此。我幾乎看不出它與別的村莊的區別。然而,我知道在父親的心中,它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
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此。村莊與村莊的區別,也在此。
父親對胡屯的感情之深,父親與胡屯小夥伴的感情之深,是我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他看到他小時候的同伴生活至今很艱苦,就處處幫助他們,寄錢,幫他們來我們居住的城市看病,甚至不惜用家中的存折做抵押,為他們貸款做點小生意,讓他們都能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