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大驚失色,此時李進軍權在握。若此事是真的,****起來,建平三萬大軍有近半忠於李進,必不相信他投敵。在無曾堅命令之前,若與李進爭權,他們凶多吉少。如今之計也隻有先行穩住李進,再快馬回建平讓曾堅下令除去李進兵權。如此才是上策。瞬間想定。趙和忙令人抄寫此信,再封信口,放回胖子懷中。
半夜胖子醒來,驚得臉色發白,一探懷中發現書信完好無損,方才心安而回。是夜,趙和尋來王浩與李進往來書信。按隔字法一讀。果然通遍是那王浩欲收買李進之詞。趙和即叫來眾親信密謀。當夜二名親信即以報喜為名一人雙馬朝建平而去了。
第二日,王浩興衝衝派人送來信件,說了答應了李進之言。定於二日後於城外相談納降之事。言下之意,乃是說當日即可全軍歸降。
趙和看罷書信,心中冷笑。王浩果然一切準備妥當,就等著他們入網了。
####
建平軍進軍東平第三日晚,建平城中李府。
此時一輛馬車在後門急停而下。接著從中走出一個俊俏公子哥兒。那公子哥也不拍門,反而身子一翻竟翻過了二米高的高牆。落入院中,正巧有一個丫環在院中掃地。憑空跳出一人來,咳得她立馬就要失聲大叫。
那公子哥連忙一把將她的嘴捂住道:“休要驚慌。我乃是李將軍軍中密探,特來送信與夫人。我這便鬆手。你不得聲張驚了他人。”
那丫環不知是聽了他的話,還是看了他樣子好看,臉紅的點了點頭。
洪明鬆開手,行了一禮道:“在下洪明。有將軍急件送來,需得馬上見到夫人。勞惱姐姐帶路。”
那丫環聽他叫姐姐,小臉更紅,一邊嘖怪他好好的不叫門,偏偏翻牆而入。一邊帶他往客廳而去了。
洪明在廳中少等片刻,即有一少婦欣喜而入,身旁還帶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童。
“小將軍一路辛勞,妾身有禮了。”李氏見禮,二人相通姓名,洪明道:“夫人客氣。如今將軍有急件需得夫人過目。”說著洪明壓低聲音道:“此事不宜外人得知,夫人需得揮退仆從。”
李氏心中一驚,不動聲色的叫退眾仆。待廳中隻有李氏母子與洪明。洪明方將信取出。
李氏急急接過一眼看完,卻不過是一封普通書信。遂問有何不可與外人得知。洪明拿來燭火,接過信來細細一烤,不多會信件背麵隱有字跡。
李氏接過一看,竟是李進投了東平,現今叫她們隨這小將一起出城前往東平而去。對此,李氏大驚失色喝道:“不可能,將軍忠義,斷不可能投敵!你是何人?竟敢來此哄騙於我。便不怕我高聲一呼,叫人綁你於堂下?”
洪明急色道:“夫人勿要聲張。在下如何敢拿此事開玩笑,將軍的筆跡夫人難道認不出嗎?將軍有言:曾堅多疑,久侍必被其所害,而東平王浩為人仁義,且有壯大之勢。故此欲投。將軍乃是明是非之人。此事若不是深思熟慮,必不輕言棄主。夫人難道還不知道將軍為人嗎?夫人請勿要耽擱時間,這便收拾妥當,隨在下出城去吧。”
“小將軍此言雖有理,妾身也聽聞東平王浩接納眾多災民,算得上一個好人。隻是將軍素來忠義,妾身實在是難以相信將軍會背主投敵。此事,需得妾身與母親大人商議才能定奪。小將軍不如在此稍候。”
“如此也可,隻是方才在下入門之時,見得門外有暗哨盯梢,想必此時已經驚動他人。夫人還請速決。不然我等均得死身此地。”
李氏返身而出,不多會帶入一老婦人。此人麵相慈和,眼神明亮。一見之下就知道此老必是精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