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大營紮隱,隨即開始組裝攻城梯。那是一種巨大的木結構平梯,底下像板車一樣裝有輪子,寬有五米,長有二十多米,斜斜一個斜梯,再加上一個平台。一來可當箭塔與城上對射,二來隻要往城牆上一搭,大軍將如履平地。
然爾李進一切準備妥當,卻在攻城前夕突然收到一封王浩的求降信。信中言:王浩為人仁義,如今大軍臨城,不忍見東平血流成流,打算與李進在五日之後談判歸降之事。
李進本就擔心關卡內的一萬多人全是與前日前來偷襲的敵軍一般強大。收到此信,大喜,幾經考慮之後,差人回信告之王浩:將軍仁義,李某知之,若要歸降何不早日?日長夢多,怕多有變故。
王浩當日回信:城內眾將多有不服,因此需得些許時間多作溝通。
李進眾將見此回信。都說王浩不過是有意拖延時間,想必是有所後著。宜急急攻城。李進有所意動,又怕王浩真心來降,故再休書一封與王浩,言即日不降。當日即要攻城。
送出書信不久,王浩書信又至,隻是借口又換了一條。如此一來,你來我往,一天時間就如此被王浩拖了過去。
晚些時間就在建平眾軍耐心耗盡,打算明日一早就攻城時。東平連夜來人了,此人一身肥肉,笑眯眯的像個佛爺,真是胖子陳頌。
陳頌入得營來,隻見建平眾大小將領共計十多人均對他怒目而視。唯有二人對他態度不同。一人正是不喜不悲,看不出表情的李進。而另一人則是眼高於頂,根本就不去看他一眼的“監軍”。建平太守為人多疑,大小軍陣中無不安插親信,以便一有所變便,即刻發難。此人姓趙名和,正是曾堅內人之弟。
陳頌傲然而入,視眾人如無物,唯對李進極盡親昵之能事,仿佛與那李進就是一家人一般。著實讓李進暗自納悶。不解之下也隻能歸咎於東平是真的有心來降,故此才如此巴結於自己。而一旁建平眾將則是心思不一,趙和更是狐疑四起。按說一個來降的使者不可能如此高傲,可是這胖子卻對他們如此傲慢,不似來歸降,反倒似來受降的多。而且這使者與李進之間的態度也太過於親近,實在是不能不讓人懷疑啊。
閱罷書信,李進見王浩此次又再讓步,隻要求寬限二天,待三日後必定說服眾將來降。微一思量,李進當即手書一封:許下不取東平一錢一糧的諾言,要求王浩二日後來降,若是不然定要掃平東平。
陳頌得了書信,神色喜上眉梢,讓本就孤疑的趙和更是多了幾分疑心。適時胖子又說連夜趕來,腹中饑渴,想在軍中喝上一杯水酒。降使算半客,李進自然不好意思說不許。當下趙和一改倨傲的態度。親自帶著胖子到帳中設席相待。
一路上二人談性極大,往來間好似相熟了七八年的好友。胖子一再失言,笑稱,你我日後將是一家人,理應多親近。隻是在趙和看來,這歸降的一方態度卻仿佛高他一等一般,看他時下巴都是朝天的。因此他的心中更是疑惑了。
建平眾軍還需夜防,因此席間陪座者隻有趙和一行。趙和暗中示意,他的一行親信無不一一微笑著與胖子推杯而飲。不到半個時晨,胖子已是大醉,迷迷糊糊間隱隱約約透露王浩答應送無數錢財給李進,並許了天大的好處。而這一切均寫在往來書信之上。
李進與王浩往來的書信,趙和自然看過,言詞間並無這胖子所說之事。趙和不信這全是胖子的醉語,遂激問胖子是胡說八道。大醉的胖子微怒,笑他們是傻人,說來往信件均是密信,需得用隔四字看法,方才能見真容。
趙和心中驚駭,麵上不動聲色再與之對飲。不消一會胖子即醉倒在席上,一趴不醒。趙和輕推幾下,不見他醒來。忙偷取了陳頌懷中的書信細看。粗一見並無大礙,隻是一封勸降信。再按胖子方才所說的每融四字一讀,當下趙和冷汗就下了一頭。信中言:二日後東平假降,李進即帶兵入城,到時,王浩在城中設伏,一舉將不服者射殺,爾後李進即帶所部兵馬降於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