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劣徒雄辯(2 / 2)

此人正是清風書院唯一的先生王浩。說這人,年方二十,相貌儒雅英偉,卻自甘平庸,平生最大宏願便是逍遙天下,自由自在。最愛者莫過於給學生來頓“竹板炒肉”。又有學生稱“不講理,講歪理”是其愛好。

聽得王浩調笑,楊讚摸頭大叫道:“先生為何偷襲!不知道這是卑鄙下作的事嗎?枉你為人師表!”王浩淡然笑道:“天地君親師。不才正是這小小的師也。這師打徒,天之經,地之義。如何是卑鄙下作?”

周欽行了一禮不服道:“我與楊兄談論天下大事,並無過錯,先生背後敲打,卻不知讀書人以天下為先的道理?”楊讚也道:“先生時常說‘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然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生大才,不教我等安天下的大學問,卻整日鑽這書角。豈不是明珠暗投,學而無用?”

王浩之父王進乃是當代大儒,自幼受家父調教,王浩當然是飽學之士。可惜自從見到愚忠的父親受到如此對待,竟差點身死之後。王浩也就對這待獻君王的事沒了心思,一心隻想當個閑雲野鶴了。

眾學子見先生已到,諾諾不敢出聲皆連忙歸位。現在聽到兩人挑釁王浩,不由豎耳以待。

卻聽王浩聳肩說道:“人生虛華,短短不過數十載,何必計較這麼多。又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誰要逐鹿,自管追去,理他這許多作麼?況且這天下大事,如何是你們能多言多語的。所謂禍從口出,你二人的言論已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此事休要再提!”

今日王浩說出這番逍遙言論,卻不知道他日自己為了這殘破的江山操碎了心。所謂命運變幻莫測,正是如此。

二人還要再說,卻被王浩止住。

“清風有言,隻論學問,不論國事。再多語,我必懲之。”語畢,王浩背負兩手慢慢度入正堂。楊讚與周欽麵麵相覷,如吃蒼蠅,均在背後大作鬼臉。師禮畢,王浩手執書籍正要開講。不甘心的楊讚起身行禮後問道:“先生博學多才,見識過人,學生有一事不明,請教之。”

楊讚與周欽自持聰慧,時常弄些詭辯來刁難王浩。有此劣徒讓王浩操心不已。

此時,王浩見這小子眉毛輕挑,大有挑釁之意,便道:“天下大,莫過於學問最大。先生授課之時,不得多言。”眼見這小子似有不甘。王浩眨眼之後再道:“但看你如此好學,令為師很是開懷。這樣吧,休學之後,你便留下來,讓我為你解惑好了。”聽到這話,楊讚失色大驚,連忙改口道:“先生好意心領了。適才學生忽然心領神會,耳聰而目明,已明白問題之所在。就不勞煩先生了。”

見他知難而退,王浩點頭示意坐下,而後開學授課。直講到“孔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呼……”時,周欽施禮問道:“先生所言,學習而溫故是件高興的事。為何學生卻從末感受到這份快樂?相反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不知是否是先生對聖人之言有所屈解?”

眾學子嘩然,如此歪理,也隻能出自周,楊二人之口。這次不知道先生要如何作答。王浩心中暗笑,垂下眼皮慢慢說道:“此言論為聖人所言。而周欽末能體會其中的意境,隻因為你還不是聖人,而隻過一介小孩兒耳。古人雲:多讀書才能明理,明理才能成聖。為了讓你早日達到這聖人之境。今日課畢,你也留下來多讀些書吧。”

二人均落敗,周欽悻悻落座,自恨自己多嘴多舌。聽到周欽被罰,楊讚卻臉色不好。隻因為先生話中一個“也”字。這便意味留下者還有一人。而這人隻能是他楊讚了。果然,課休之後,兩人皆被王浩留下讀書。

清風書院隻在清晨教課,眾學子散去,書院中隻留三人時已值中午。書堂上王浩穩坐大椅,不多時就雙眼迷離,已然是在那半夢之中了。坐下兩個少年雙眼盯著書,卻不時向他瞄上一眼。

少時,楊讚小聲苦歎道:“今日秋高氣爽,本應外出踏青遊玩。隻因為你個死木頭沒有計較,累我也受罰。”周欽手執書卷一本,微微搖頭不敢苟同道:“楊兄此言差矣。若是沒有我後來觸怒先生,隻怕楊兄你現在無人做伴,隻能空對白卷。這如何能說是我累了你,分明是你累了我才對。”

兩人對口半晌,眼見王浩雙眼全閉,呼吸平穩而均勻,想來是真的睡著了。楊讚便提著衣角上前小聲喚道:“先生,我有一事不明,想請……先生,醒醒……”這小子在王浩臉前揮了兩下,確定王浩已在夢中。接著就小心提開茶壺,自懷中取出了一小包藥粉。

(欲知楊讚意欲何為?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