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至關重要 足是身體的第二“心髒”
中醫素有“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的說法,認為足部在人體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中醫理論,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健康狀況,都可以在足部找到相應的反射區,而且足部的每一個反射區都與其相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學特性,因此足部也被形象地稱為“人體第二心髒”。
心髒之所以在人體健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心髒有強勁的壓力,是人體血液循環的關鍵性中樞;二是因為心髒所處人體的位置,恰是人體的重心,按照中國傳統“心頭一把火”的觀點,心髒是身體所有能量的來源。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足部在人體血液循環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漸被挖掘出來。
血液循環擔負著輸送和排泄的任務。人體各器官組織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組織中運出二氧化碳等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以及經由腎髒、肺髒和皮膚等排出體外的功能,都是通過血液循環完成的,可以說,血液循環是人體的能源管道。
在身體位置上,雖然足部處於全身最低的位置,距離心髒較遠,但是運輸身體血液的各經絡卻必經這裏。並且重要的是,由於心髒壓力至足部時已經減小,血液流經足部的速度最慢,再加上地心引力作用,靜脈血液中很多的“雜質”,如酸性代謝產物、未被利用的鈣和其他金屬離子以及大分子有機物質等,很容易沉積於足底。日積月累,足底處就會積存許多廢物,甚至是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刺激相關反射區,通過神經反射造成對該相應器官的惡性刺激,甚至導致該器官的功能異常。
通過血液循環在足部運行的原理,人們逐漸發現了足部某些區域的變化與身體某個器官功能之間的聯係,於是建立了不同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根據反射區變化可以判斷相應器官的病痛。因此,足浴可以說是促進血液循環壓力的“人體第二心髒”。
從足看健康
足,在人類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關係。如果仔細去分析五根腳趾與全身各部位的聯係,就會發現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功能。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腳,就可以大致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腿腳預警身體疾患
人的下肢距心髒最遠,局部血流相對緩慢,加上為了行走方便,穿著也較少。因此,在冬春季節,尤其是停止活動的時候,下肢特別是腳部便會感到十分寒冷,不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有的人即使氣候並不太冷,鞋的保暖作用也很好,仍感下肢寒冷、麻木,這種異常的下肢冷,很可能是由某種疾病引起的。
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發病初期。大多表現為受寒後感到足部發冷、麻木、疼痛;走路時小腿酸脹、乏力。若病情逐漸加重,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走幾步路後就感覺下肢無力,要停下來歇一歇),患肢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加劇,尤以夜間為甚。
閉塞性動脈硬化。早期症狀為患肢發冷、麻木,以及間歇性跛行,隨後可見患肢皮膚蒼白、觸覺減退、溫度降低、肌肉萎縮、趾甲增厚變形等。因本病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疾患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老年人、高血壓及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如發現上述症狀,應警惕該病的發生。
肢端動脈痙攣症又稱雷諾氏病。是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肢體末端的小動脈痙攣性疾病。表現為四肢遠端陣發性發白、紫紅、潮紅和疼痛,通常是因寒冷刺激或情緒激動所誘發。
多發性大動脈炎。患者中有近20%是由於動脈炎症波及供應下肢血液循環的大動脈,導致下肢缺血缺氧,表現為下肢寒冷,並且伴有下肢疲軟、麻木、疼痛,同時有間歇性跛行。
從足型看健康
根據統計,人類腳型分為正常、實型、鼓型、散型、枯型、翹型六種,各種腳型所占比例幾近平衡。但不同的足型卻預示著不同的健康問題。
1.正常腳
正常腳型是一種足背曲線柔和、豐滿,指頭圓潤,足趾整齊柔軟有彈性;指甲光亮透明,甲色紅潤;足弓正常,弧度勻美;足掌前部、外沿、跟部掌墊規整,沒有異常增厚或軟薄;足趾間沒有足癬,掌背光滑的類型,它是精力充沛的象征。
2.實型腳
實型腳是指足部表現出五趾向中間靠攏,拇趾外傾弧度適當,且緊並第二趾;足趾甲、足弓、掌墊等正常,亦無足癬和足部實質形狀變化的形狀型足。它一般多見於輕體力勞動者,表明機體抗病能力強。如果足部柔軟、韌性好,多預示健康長壽。
3.鼓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