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慶典演講——舌燦蓮花增光添彩(2)(3 / 3)

(載於1924年4月3日《真理報》,選自《列寧全集》第2版第35卷第76號)

◎說明提示:

這篇演講詞話語不多但情深意切,充分表達出無限敬仰思慕之情。

永遠的莎士比亞(歌德)

永遠的莎士比亞

——在莎士比亞紀念日的講話

歌德

我覺得我們最高尚的情操是:當命運看來已經把我們帶向正常的消亡時,我們仍希望生存下去。先生們,對我們的心靈來說,這一生是太短促了,理由是:每一個人,無論是最低賤或最高尚,無論是最無能或最尊貴,隻有在他厭煩了一切之後,才對人生產生厭倦;同時沒有一個人能達到他自己的目的,盡管他渴望著這樣做;因為他雖然在自己的旅途上一直很幸運,往往能眼看到自己所向往的目標,但終於還要掉入隻有上帝才知道是誰替他挖好的坑穴,並且被看成一文錢不值。

一文錢不值啊!我(自己卻不然)!我就是我自己的一切,因為我隻有通過我自己才了解一切!每個有所體會的人都這樣喊著,他(高視)闊步走過這個人生,為(踏上)彼岸無盡頭的道路作好準備。當然各人按照自己的尺度(來做)。這一個帶著結實的旅杖動身,而另一個卻穿上了千裏靴,並趕過前麵的人,後者的兩步就等於前者一天的進程。不管怎樣,這位勤奮不倦的步行者仍是我們的朋友和夥伴,盡管我們對那一位的(高視)闊步表示驚訝與欽佩,盡管我們跟著他的腳印並以我們的步伐衡量著他的步伐。

先生們,請踏上這一征途!對這樣的一個腳印的觀察,比起呆視那國王入城時帶來的千百個駕從的腳步更會激動我們的心靈,更會開擴(我們的胸懷)。

今天我們來紀念這位最偉大的旅行者,同時也為自己增添了榮譽,(因為)在我們身上也蘊藏著我們所公認的那些功績的因素。

您們不要期望我寫許多像樣的(東西)!心靈的平靜不適合作為節日的盛裝,同時現在我對莎士比亞還想得很少,在我的熱情被激動起來之後,我才能臆測出,並感受出最高尚的(東西)。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當我首次讀完他的一部作品時,我覺得好像原來是一個先天的盲人,這時的一瞬間(有)一隻神奇的手賦予了我雙目的視力。我認識到,我很清楚地體會到我的生活是被無限地擴大了,一切對於我都是新鮮的,陌生的,還未習慣的光明刺痛著我的眼睛。我慢慢學會看東西,這要感謝天資使我具有了識別能力!我現在還能清楚地體會到我所獲得的是什麼東西。

我沒有躊躇過一刹那,去放棄那遵循格律的戲劇。地點的一致對我猶同牢獄般地可怕,情節的統一和時間的一致是我們想象力的沉重桎梏。我跳進了自由的空氣裏,這才感到自己(生長了)手和腳。現在,當我認識到那些講究規格的先生們從他們的巢穴裏給我硬加上了多少障礙時,以及看到有多少自由的心靈還被圍困在裏麵時,如果我再不向他們宣戰,再不每天尋找機會以擊碎他們的堡壘的話,那麼我的心就會憤怒得碎裂。

法國人用作典範的希臘戲劇,按其內在的性質和外表的狀況來說,就是這樣的:讓一個法國侯爵效仿那位亞爾西巴德?卻比高乃依追隨索福克勒斯要容易得多。

開始是一段敬神的插曲,然後悲劇莊嚴隆重地以完美的單純樸素(風格),向人民大眾展示出先輩們的各個驚魂動魄的故事情節,在各個心靈裏激動起完整的、偉大的情操;因為悲劇本身就是完整的,偉大的。

在什麼樣的心靈裏啊!

希臘的!我不能說明這意味著什麼;但我感覺出這點,為簡明起見,我在這裏根據的是荷馬,索福克勒斯及忒俄克裏托斯;他們教會我去感覺。

同時,我還要連忙接著說:小小的法國人,你要拿希臘的盔甲來做什麼?它對你來說是太大了,而且太重了。

因此所有的法國悲劇本身就變成了一些摹仿的滑稽詩篇。不過那些先生們已從經驗裏知道,這些悲劇如同鞋子一樣,隻是大同小異,它們中間也有一些乏味的東西,特別是經常都在第四幕裏,同時他們也知道這些又是如何按照格律來進行的。這方麵我就無需多花筆墨了。

我不知道是誰首先想出把這類政治曆史大事題材搬上舞台的。對這方麵有興趣的人,可以借此機會寫一篇論文,加以評論。這發明權的榮譽是否屬於莎士比亞,我表示懷疑;總而言之,他把這類題材提高到至今似乎還是最高的程度。眼睛向上看(的人)是很少的,困此也很難設想,會有一個人能比他看得更遠,或者甚至能比他攀登得更高。

莎士比亞,我的朋友啊!如果你還活在我們當中的話,那我隻會和你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想扮演配角匹拉德斯,假如你是俄來斯特的話!而不願在德爾福斯?廟宇裏做一個受人尊敬的司祭長。

先生們,我想停筆,明天再繼續寫下去;因為現在滋長在我內心裏的這種心情,你們也許不容易體會到。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個美妙的萬花鏡,在這裏麵,世界的曆史由一根無形的時間線索串連在一起,從我們眼前掠過。他的構思並不是通常所談的構思;但他的作品都圍繞著一個神妙的點(還沒有一個哲學家看見過這個點並給予解釋),在這裏我們個人所獨有的(本性),我們從願望出發所想要的自由,同在整體中的必然進程發生衝突。可是我們敗壞了的嗜好是這樣迷糊住了我們的眼睛,我們幾乎需要一種新的創作,來使我們從這暗影中走出來。

所有的法國人及受其傳染的德國人,甚至於維蘭也在這件事情上和其它一些更多的事情一樣,做得不太體麵。連向來以攻擊一切崇高的權威為職業的伏爾泰在這裏也證實了自己是個十足的台爾西特?如果我是尤利西斯的話,那他的背脊定要被我的王笏打得稀爛!

這些先生當中的大多數人對莎士比亞的人物性格表示特別反感!

我卻高呼:(要)自然(的真實),自然(的真實)!沒有比莎士比亞的人物更自然的了!

這樣一來,於是乎他們一起來扭住我的脖子。

鬆開來,讓我說話!

他與普羅米修斯競爭著,以對手作榜樣,一點一滴地刻劃著他的人物形象,所不同的是賦予了巨人般的偉大(性格)——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認不出他們是我們的兄弟——然後以他的智力吹醒了他們的生命。他的智力從各個人物身上表現出來,因此大家看出他們之間的親屬關係。

我們這一代憑什麼敢於對自然加以評斷?我們(又能)從什麼地方來了解它?我們從幼年起在自己身上所感到的以及在別人身上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被束縛住的和矯揉造作的東西。我常常都在莎士比亞麵前而內心感到慚愧:因為有時發生這樣的情形:在我看了一眼之後,我就想到:要是我的話,一定會把這些處理成另外一個樣子!接著我便認識到自己是個可憐蟲,從莎士比亞(的筆下)描繪出的是自然(的真實),而我所塑造的人物卻都是肥皂泡,是由虛構狂所吹起的。

雖然我還沒有開過頭,可是我現在卻要結束了。

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們關於世界所講的一切,也適用於莎士比亞:我們所稱之為惡的東西,隻是善的另外一個麵,對善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與之構成一個整體,如同熱帶要炎熱,拉普蘭要上凍,以致產生了一個溫暖的地帶一樣。莎士比亞帶著我們去周遊世界;而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無所見識的人遇到每個沒見過的飛蝗卻要驚叫起來:先生,它要吃我們呀!

先生們,行動起來吧!請您們替我從那所謂高尚嗜好的樂園裏喚醒所有的純潔心靈,在那裏,他們飽受著無聊的愚昧,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他們內心裏雖充滿激情,可是骨頭裏卻缺少勇氣,他們還未厭世到致死的地步,但是又懶到無所作為,所以他們就躺在桃金娘和月桂樹叢中,過著他們的萎靡生活,虛度光陰。

◎說明提示:

1771年10月14日,歌德在他的家鄉法蘭克福為英國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作家、詩人莎士比亞舉行了一個紀念日,歌德在這次紀念日上發表作了一次熱情洋溢的演講。這是歌德的一次著名的演講,這次講話自始至終都回蕩著洶湧澎湃的激情,強烈的感情是全篇講話的主題曲。在這次演講中,歌德高度的讚揚了莎士比亞,說他讀莎士比亞的作品是跳進了“的空氣,生活被無限的擴大了”以及“生都屬於他了”。整個演講體現了歌德語言功力,駕輕就熟,揮灑自如。演講中回蕩著洶湧澎湃的激情的同時,又沉澱著深厚的哲理,比喻貼切、自然。

歌德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詩歌、戲劇、小說之外,在文藝理論、哲學、曆史學、造型設計等方麵,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品《致月詞》《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普羅米修斯》。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左拉)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左拉

請允許我以法蘭西文學的名義講話,作為戰友、兄長、朋友,而不是作為同行向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福樓拜家中認識莫泊桑的,他那時已在18歲到20歲之間。此刻他又重現在我的眼前,血氣方剛,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語,在老師麵前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謙恭。他往往整整一個下午洗耳恭聽我們的談話,老半天才鬥膽插上片言隻語。但這個表情開朗、坦率的棒小夥子煥發出歡快的朝氣,我們大家都喜歡他,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健康的氣息。他喜愛劇烈運動,那時流傳著關於他如何強悍的種種佳話。我們卻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會有才氣。

《羊脂球》這傑作,這滿含柔情、譏嘲和勇氣的完美無缺的作品,爆響了。他開始就拿出一部具有決定意義的作品,使自己躋身於大師的行列。我們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為他成了我們所有看著他長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從這一天起,他就不斷地有作品問世,他高產、穩產,顯示出爐火純青的功力,令我驚歎。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源源而出,無不豐富多彩,無不精湛絕妙,令人歎為觀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戲劇,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啊!明晰,多麼清澈的美的源泉,我願看到每一代人都在這清泉中開懷暢飲!我愛莫泊桑,因為他真正具有我們拉丁的血統,他屬於正派的文學偉人的家族。誠然,絕不應該限製藝術的天地:應該承認複雜派、玄妙派和晦澀派存在的權利;但在我看來,這一切不過是墮落,如果您願意的話,也可以說是一時的離經叛道,總還是必須回到純樸派和明晰派中來的,正如人們終歸還是吃那營養他而又永不會使他厭膩的日常必吃的麵包。

莫泊桑在15年中發表了將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著,毫無疑問,他還可以把這個數字擴大3倍,他一個人的作品就可以擺滿一個書架。可是讓我說什麼呢?麵對我們時代卷帙浩繁的產品,我有時真有點憂慮不安。誠然,這些都是長期認真寫作的成果。……不過,對於榮譽來說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們的記憶是不喜歡承受這樣的重荷的。那些規模龐大的係列作品,能夠留傳後世的從來都不過是寥寥幾頁。誰敢說獲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300行的小說,是未來世紀的小學生們當作無懈可擊的完美的典範口口相傳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們,這就是莫泊桑光榮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堅實的光榮。那麼,既然他以昂貴的代價換來了香甜的安息,就讓他懷著對自己留下的作品永遠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將永生,並將使他獲得永生。

◎說明提示:

這篇演說詞流暢、熱烈,具有強烈的感情,可以說是左拉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彈奏了一曲葬禮禮讚曲和安魂曲。左拉與莫泊桑是同時代的法國作家,兩人交往甚密。莫泊桑英年早逝,左拉無比悲痛。

左拉,法國作家,自然主義創始人,1872年成為職業作家,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領袖。19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被視為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遺產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