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中國電影作品(2 / 3)

該片是馮小剛編劇、導演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原來想寫一個關於下崗女工的戲,但一直未成型,後來還是拍出這部“大荒誕、小真實”的喜劇,創下當時的票房新高。該片獲第二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多個獎項。

■《暖》

2003年由霍建起導演。

夏末年初,林井河回到闊別十年的家鄉,在橋頭偶遇初戀情人暖。暖看到久未謀麵的林井河,態度非常平靜,令林井河產生一種莫名的刺痛感,決定推遲回北京的日期,再多住幾天。十年前,暖是個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被包括林井河在內的許多年輕人所喜歡,隻有放鴨子的啞巴常與暖過不去。省劇團下鄉演出,暖愛上了劇團裏的小武生,臨分手時,小武生承諾一定會來接暖,大家並不相信,但暖卻相信小武生會回來接她,一直苦苦等了兩年。林井河看到暖的苦悶也非常難受,想方設法安慰她,勸她專心讀書,考上大學,離開這裏。因為一次意外,暖失去了遠走高飛的機會。林井河考上了大學,並在臨走前告訴暖畢業後一定回來接她。但是,十年時間,林井河再沒有出現,曾經癡癡等待並堅信林井河會來接自己的暖嫁給了啞巴,女兒也已經長到6歲。林井河來到暖的家中,心情感到格外傷感,現實已經無法改變,井河心中隻有深深的歉疚……

影片改編自作家莫言的小說《白狗秋千架》。影片輕輕地抹去了以往蒙在青年人愛情題材作品上澎湃的激情和濃烈的痛苦,它沒有著意去刻畫主人公暖所感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和心理的痛苦,相反的,故事用了一個平靜的敘事模式,浪漫地反映了一個農村青年的愛情故事,傳達了一種思鄉的暖暖情意。影片使用了倒敘手法,一主一輔兩條線索穿插在整個故事情節裏,但卻清晰明了,一點也不複雜。

影片榮獲第二十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

■《花樣年華》

導演: 王家衛;主演: 梁朝偉、張曼玉等。

這是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的故事。1962年的香港,報社主編周慕雲和太太搬進了一幢公寓,與他們同時搬來的還有另一對年輕的夫婦——蘇麗珍(張曼玉)和她丈夫。蘇麗珍在一家貿易公司當秘書,而她的丈夫由於工作關係,常常出差。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一樣,經常不在家,於是獨自留守的周慕雲和蘇麗珍便成了房東太太麻將桌的常客。在逐漸的交往中,周慕雲和蘇麗珍發現對方有許多與自己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比如看武俠小說等等,相互之間也變得越來越熟悉。直至有一天,兩人突然發現各自的另一半原來早已成為了一對婚外戀的主角,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得不共同來麵對這個現實。兩顆受傷的心小心翼翼、難舍難分,卻最終化成了無緣的傷痛。

導演王家衛一向以香港影壇的怪才著稱,片目不多卻部部堪稱經典。這部《花樣年華》應該來說是他最具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故事沒有太多華麗的成分,僅僅塑造了兩位婚外戀的結果而已,但整部電影的視聽元素幾乎都是呈現出風格化意識和唯美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對於光的運用,光和影的變幻都極其具有個人意象和韻味。

梁朝偉憑借該片榮獲第五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此外,此片還榮獲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獎;榮獲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等獎項。

■《2046》

2004年由王家衛導演,演員有梁朝偉、章子怡、王菲、鞏俐、劉嘉玲、木村拓哉、張震等。

繼《花樣年華》的巨大成功之後,王家衛以獨特的電影手法和天馬行空的超現實主義幻想,繼續把他對於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的生存關係拿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影像結構中進行隱喻式的比喻和闡述。“2046”這一極具象征性意義的符號,附加上周慕雲仍然心存的對往日和現實的一點期望,他想通過“2046”這一時空隧道去到遙遠的未來,找尋感情的歸宿。這種充滿感情色彩的無端情緒,與王家衛以前的電影作品中常見的心理暗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瞬間改變一切的無常、麵對宿命的不可抗拒一脈相承。

影片入圍2004年法國戛納國家影展競賽單元,是當年參賽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可可西裏》

2004年由陸川導演。影片根據可可西裏“野犛牛”巡山隊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可可西裏巡山隊的命運,他們從誕生到被解散。影片是從一個行走路線來展示他們的命運。從他們八人進山,到隻有四人活著出來,這個過程中他們要跟盜獵分子作戰,跟環境作戰,跟貧窮作戰……。影片有意避開人為痕跡過重的戲劇性而又並非沒有戲劇性,其戲劇性隱藏在人物的動作之間,是由劇中人命運的不經意的、沒有預示的戲劇性突變所帶來的,在突變發生之前,觀眾很難憑已有的觀影經驗來判斷故事的走向,這也是帶給人們震撼力的核心所在。

影片榮獲2004年第十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四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第一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青年導演獎。

■《香港製造》

1997年由陳果導演。中秋是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問題少年,也可以說就是個小混混兒,整日除了打球就是打架。但他也有自己的做人原則,因此他收留了被人欺負的弱智少年阿龍,又在替榮哥追債時愛上了患腎病的阿屏,一心攢錢幫她交住院費。看似巧合的是,阿龍是被父母遺棄的,中秋先是被父親拋棄,後來母親也丟下他走了,而阿屏也是個沒有父親的孩子。陳果從頭至尾都在向我們展示: 成人的世界是多麼陰暗,他們總是不負責任地將少年欺誑,看似強壯、道貌岸然的家長遇事卻隻會膽怯地縮回殼中……

本片獲得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新人獎,第三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第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導演獎、推薦電影,第三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兒子的大玩偶》

導演: 侯孝賢、萬仁。

影片由三段故事構成。在第一段故事《兒子的大玩偶》裏,主人公每天為了養家糊口,而必須得戴上小醜的麵具到外麵奔波,因為長時間裏無法悉心陪伴家人,而使得自己的孩子都認不清他是誰,隻知道化上了小醜裝後逗自己玩耍的那個人。故事講述了當今社會所麵臨的兩種矛盾,一是生活壓力讓自身無法正常融入家庭生活,無法正常扮演自己親人的角色;而另一個矛盾則是社會身份與現實身份的迷失,讓更多人如同主人公所表現出的那樣,淪為一個為人帶來快樂,為自己徒添感傷的舞台假麵。在第二段《小琪的帽子》裏,兩個推銷員為了生計,而必須到台灣農村去推銷日製的高壓鍋,即便他們清楚知道這個商品本身有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是偽劣的危險品,可是為了能從老板那裏拿到養家糊口的薪水,不得不欺騙淳樸的鄉親們,隱瞞商品的質量問題。但事情發展到最後,兩個人最起先的擔心卻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在高壓鍋的爆炸事故中雙雙受傷。第三段故事《蘋果的滋味》,則顯得更加有趣,更加荒謬。故事中講述一個美國軍人違章開車而撞傷了為家庭生計不停奔波的主人公,令其不得不住院休養。原本肇事的美軍上校為其補償醫藥費、補貼家用、提供生活保障本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在自我意識非常薄弱的主人公角度看來,反而認為美國人對他的照顧是一種恩賜,是自己不敢企及的額外恩惠。他自己被撞得重殘,最後還對這位美軍上校感恩戴德,甚至要向他去道歉。影片描述出台灣民眾在新生活的壓力下自我精神的麻木,甚至還嘲諷了台灣國民黨當局幾十年來對美帝國主義的依附本質,令無數基本已經喪失了精神、犧牲了自我的人們成為資本生活、拜金主義的奴婢,更在主人公的卑微心態裏詮釋出整個時代的悲愴。

■《光陰的故事》

導演: 楊德昌、張毅、柯一正、陶德辰;主演: 張盈真、李國修、張艾嘉。

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來表現人際關係與男女關係的演變、人的成長和台灣三十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由此突破了台灣20世紀70年代以來政治宣傳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影市場的局麵,開創了關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充滿情趣的實驗電影時代。因此《光陰的故事》被稱作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以新人身份參與拍攝的楊德昌憑借第二段《指望》一鳴驚人,自此楊德昌也走上了台灣新電影的舞台。

■《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張藝謀;主演: 章子怡、孫紅雷等。

城市青年駱長餘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自願來到了三合屯當教師,方圓十幾裏出了名的美人招弟暗自喜歡上了教師,從此她的心便不再安寧。由於學校還未蓋好,村裏人給建學校的人送“公飯”,招弟換著樣兒做好飯菜,特意用一個青瓷碗盛好送去,滿心希望教師能吃上她做的飯菜。學校建好了,聽到教師的念書聲,招弟覺得那是有生以來最好聽的聲音。到後來,村裏已經沒有人再聽了,隻有招弟還聽,一聽就是四十多年,教師到各家吃“派飯”,輪到招弟家了,駱長餘終於知道了“青瓷碗”,知道了姑娘的心事……

影片拍攝的景色優美、色彩鮮豔。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著的愛情在美麗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幾乎是痛苦的絕望中,等到了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離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優美為影片的愛情增添了色彩。無論從場景、故事還是表演甚至配樂,張藝謀作為導演,技術上也更為成熟。

影片中曆史和現實的故事都圍繞著“讀書、識字”這樣的情節展開,這又是張藝謀一貫的處理手法。文明與蒙昧的交織糾纏,隻是這部影片淡化了蒙昧的野蠻和暴烈,單純地表現了一位鄉村姑娘對未知文明的向往和神秘,從而成為愛情的催化劑。同《秋菊打官司》一樣,女性的執著又一次取得勝利,鄉村姑娘守到了她的愛情。這種美好隻是通過年邁的母親講訴出來的,而此時父親已經過世。在美妙的記憶裏,還是可以感到幾絲寒意,外麵的世界是個未知的恐怖世界,隨時可以剝奪去鄉村少女的愛情,但這點被處理得極其淡化和隱蔽。該片在2000年2月第五十屆柏林電影節獲得銀熊獎;2001年1月美國獨立電影界盛事2001年聖丹斯電影節,經觀眾投票奪得該屆“世界電影”組別的觀眾投票大獎。

■《站台》

導演: 賈樟柯。

《站台》表現的不僅僅是影片中人物不斷走穴經曆的種種車站,也不是僅僅描寫了一段段個人曆史的歸宿,而是影片展現出來的對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把一些普通小人物當成了重要曆史進行描寫。而相反的,那些曆史卻成為了普通人的背景。在沒有消失的曆史語錄裏,那些年輕人開始觸及到人生的變遷。這讓一種曆史的背景在影片裏發揮著命運的力量。然而正是這種力量,讓一些人的命運成為曆史。曆史不再是偉人的,而是那些為夢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他們才能真正體會曆史的轉變,構成了曆史的真實注解。可以說,這部影片是那些小人物的史詩。

這是一部在社會變化中反映人物變化的影片。片中人物從富有理想和熱情,漸漸落入平凡生活的成熟,在各種變化中可以體會到人物的情緒和夢想。這是一部反映充滿理想的普通人生活的電影。在巨大的社會變遷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影片用充滿深情的眼光注視了他們。用一種深沉緩慢的鏡頭,記錄下一群青年人的流浪生活,這是一群在路上的青年,最後又回到了他們的故鄉。在新的生命降臨,他們把他們的熱情燃燒後,又獲得了暫時的平靜。正如導演所言:“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

■《和你在一起》

導演: 陳凱歌;主演: 劉佩琦、陳紅、王誌文、陳凱歌等。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的北方小鎮,前往北京少年宮參加全國性的小提琴比賽,並抱著一展國際事業前程的希望。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征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單身的江老師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完全不采傳統教學法。但在其指引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天分上的琴藝技巧,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高雅的餘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滿腔遺憾地離開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小春在餘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布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與父親之間越來越緊繃的關係。

比賽的前夕,餘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

《和你在一起》是陳凱歌西去好萊塢歸來後的首部作品,講述了一個拉琴少年的成長故事,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題材電影,雖然沒有宏大的場麵和史詩般的氣質,但這部近距離的動心之作卻處理得非常動人,其開放式的結局更加引人遐思。影片將音樂和親情完美得融合在一起,令觀眾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隨音樂感悟,看親情落淚。

■《無極》

2004年的一部華語片,投資超過3000萬美元,《無極》是當年中國電影曆史上最大的投資、陳凱歌最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全亞洲重量級的明星陣容。該劇主創個個是電影界頂尖高手,導演是享譽國際影壇的陳凱歌,攝影是憑借《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鮑德熹,動作設計是曾為《黑客帝國》、《蜘蛛俠》等好萊塢大片擔任動作設計的香港著名武術指導林迪安。而劇中除了韓國的張東健扮演昆侖奴、日本的真田廣之扮演大將軍光明外,還有中國的劉燁扮演鬼郎、張柏芝扮演王妃、謝霆鋒扮演北公爵無歡、陳紅演女巫。

張柏芝飾演的王妃傾城受到命運女神的特殊眷顧,讓她從一個窮孩子成為世上最美的王妃,身披萬千寵愛,享盡榮華富貴,但有一個條件,要被命運詛咒,永遠得不到真愛,除非時光倒流,人死複生。然而有一個身份卑微的奴隸,真心愛她,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用他非凡的、接近光速的奔跑,打破了加在她身上的命運鎖鏈,讓她返回人生的起點,獲得重新選擇的權利。而得到真愛的過程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傾城王妃還要在北公爵無歡、大將軍光明和昆侖奴之間進行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角力。

■《千裏走單騎》

導演: 張藝謀;主演: 高倉健等。

健一和自己的父親高田長期關係緊張,甚至在自己病危、年邁的父親破例來探望自己時還無法釋懷,拒絕了父子溝通的最後機會。健一的妻子將一盤錄像帶送給公公,其中記錄了健一這些年在中國拍攝儺戲的經曆,希望高田能借此多了解一下兒子的生活。錄像中健一和一位中國雲南鄉村的儺戲表演者李加民相約去麗江拍他唱的《千裏走單騎》,父親不理解兒子為何那麼迷戀儺戲,幾乎把它當成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可當得知兒子長期抑鬱已患上絕症後,六七十歲的老人決定隻身去中國尋找到那個李加民,拍下《千裏走單騎》這出戲帶回給兒子,因為這也是作為父親的他唯一能猜到的兒子的未了心願……

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讓高田的雲南之行充滿變數,曆盡辛苦找到李加民所在的村子,可已人去樓空,原來李在村裏有一私生子,常有人借此戲罵,李失手打傷了人,已獲罪入獄。一個外國人要想到監獄裏拍攝犯人,這幾乎是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老人在一個隻會三句半外文的旅遊村土翻譯的幫助下,憑著非常東方式的誠意和智慧,居然做到了。意外的是,當李加民得知高田父子的故事後,忽然想到了被自己拋棄的親生兒子,一時泣不成聲,戲唱不下去了。高田決定回到村裏找來李加民的兒子,但一直生活在傳言和歧視裏的小孩子無法接受一個拋棄自己的罪犯父親,在歸途的最後一刻選擇了拒絕。

荒野上,老人和孩子都聽不懂對方,可他們卻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讓對方的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老人終於了解到自己的兒子並不喜歡什麼儺戲,他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隻是想用陌生遮住自己的臉,好看不見那橫亙於山川間的無盡的孤獨。再見李加民的路上,兒媳打來電話,健一去世了,電話中兒媳說健一給高田留下了幾句話,他原諒了父親,並請求父親也原諒自己的兒子。

《千裏走單騎》是張藝謀在《英雄》、《十麵埋伏》之後,重新重視電影故事性的一部新作,並由他心儀已久的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擔綱主演。張藝謀走出武俠片之後,再次回到文藝片的原點。

■《獨自等待》

本片的編劇、導演是青年導演伍仕賢,主要演員有夏雨、李冰冰、龔蓓苾等。

電影講述了現代都市裏一群年輕人的故事,以男主人公尋找他心中的真愛為主線,描繪出一幅現代都市的戀愛全景圖。年輕的陳文是一個古董店的小老板,也是繁華都市中一名充滿熱情與幻想的青年,他與一班好友懷揣各自的夢想等待著真愛的到來。一次,陳文偶然邂逅拍豐胸廣告的三流小演員劉榮,這個完全符合他理想愛人形象的女子一下子擊中了他的心。在好友們的百般慫恿和所謂的“戀愛專家”的點撥下,陳文決定放手一搏,使出五花八門的求愛手段,一幕幕頗具喜劇色彩的浪漫情節逐個上演。而古董店合夥人的妹妹李靜卻從高中時起就偷偷喜歡陳文,保留著陳文送給她的每一樣禮物,五年前的小熊貓掛墜、一年前的鑰匙鏈、一個月前的口香糖紙戒指……但陳文隻把李靜當哥們兒,對她的多年付出視而不見。獨自等待的愛情,獨自等待的人生,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實踐著夢想……

本片獲得2005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處女作、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美術獎提名,獲選第十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展、2006年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影展、2006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影展。

■《瘋狂的石頭》

導演: 寧浩;主演: 郭濤、劉樺、黃渤、嶽小軍、徐崢、連晉等。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現代喜劇,故事由一塊在廁所裏發現的價值不菲的翡翠而起。重慶某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在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為經濟效益特意搞了一個展覽,希望賣出天價以改善幾個月發不出工資的局麵。不料國際大盜麥克與本地以道哥為首的小偷三人幫都盯上了翡翠,通過各自不同的“專業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們在相互拆台的同時,又要共同麵對工藝品廠保衛科長包世宏這一最大的障礙。在經過一係列明爭暗鬥的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換之後,兩撥賊被徹底地黑色幽默了一把。

用琵琶彈奏的《四小天鵝舞曲》,西洋式的風情,畫麵上是中國式的滑稽;再加上用琵琶給予這段世界名曲全新解讀,芭蕾足尖的跳躍配上人物表情的呆滯,巨大的反差令人叫絕。一部小成本製作的黑色喜劇片《瘋狂的石頭》在強片如林中突出重圍,不但票房大收,還獲得觀眾、影評界和媒體的一致認可。

■《天下無賊》

導演: 馮小剛;主演: 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王寶強、李冰冰等。

男賊王薄和女賊王麗是一對扒竊搭檔,也是一對浪跡天涯的亡命戀人。他們在一列火車上遇到了一個名叫傻根的農民,他剛剛從城市裏掙了一筆錢要回老家蓋房子娶媳婦。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賊,王薄和王麗最初想對他下手,後來卻被他的純樸所打動,決定保護傻根,圓他一個天下無賊的夢想,並由此與另一個扒竊團夥引發了一係列的明爭暗鬥。